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系统论文

1680MHz电场探空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

第一章 绪论第1-12页
 1.1 前言第7页
 1.2 雷电的危害性第7页
 1.3 雷电监测、预报第7-11页
  1.3.1 引言第7-9页
  1.3.2 地球空间电环境监测分系统第9页
  1.3.3 空中电场探测分系统第9-10页
  1.3.4 地面电场探测分系统第10页
  1.3.5 地面闪电监测分系统第10-11页
 1.4 1680MHz电场探空系统第11-12页
第二章 地球空间电环境简介第12-21页
 2.1 前言第12页
 2.2 大气电场特性第12-16页
  2.2.1 晴天大气电场的基本概念第12页
  2.2.2 晴天大气电场的空间分布第12-14页
  2.2.3 地面大气电场观测实例第14-15页
  2.2.4 全球大气电学量第15-16页
 2.3 闪电的分类及其特性第16-18页
  2.3.1 地闪简介第16-17页
  2.3.2 云闪简介第17-18页
 2.4 雷雨云形成及其特点第18-21页
  2.4.1 雷云起电过程第18-19页
  2.4.2 云中大气电结构第19-20页
  2.4.3 雷暴过程的特性第20页
  2.4.4 雷云电荷监测原理第20-21页
第三章 1680MHz电场探空系统简介第21-27页
 3.1 前言第21页
 3.2 1680MHz电场探空系统介绍第21-24页
  3.2.1 1680MHz电场探空系统图式介绍第21-22页
  3.2.2 Vaisala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图式介绍第22-23页
  3.2.3 1680MHz电场探空系统与Vaisala探测系统结合图式介绍第23-24页
 3.3 双球电场仪介绍第24-25页
 3.4 火箭电场仪介绍第25-27页
第四章 1680MH电场探空系统工程实现第27-38页
 4.1 前言第27页
 4.2 双球电场仪工程实现第27-29页
  4.2.1 双球电场仪电场传感器电路第27-28页
  4.2.2 双球电场仪与温、压、湿传感器相加电路第28-29页
 4.3 火箭电场仪工程实现第29-31页
  4.3.1 火箭电场仪电场传感器电路第29-30页
  4.3.2 应用于探测火箭中接收角度的选择第30-31页
 4.4 1680MHz电场探空遥测接收机介绍第31-33页
  4.4.1 1680MHZ电场探空遥测接收机电路简介第31-32页
  4.4.2 1680MHZ电场探空遥测接收机工作原理第32页
  4.4.3 1680MHZ电场探空遥测接收机系统的探测距离第32-33页
 4.5 信号预处理和天线角度测量与显示简介第33-36页
 4.6 信号预处理电路的数据输出格式第36页
  4.6.1 电场、气压数据输出格式第36页
  4.6.2 电场、温、压、湿数据输出格式第36页
 4.7 静电场标定装置第36-38页
第五章 高空气象观测简介第38-55页
 5.1 前言第38页
 5.2 温、压、湿传感器介绍第38-41页
  5.2.1 五九型机械温、压、湿传感器介绍第38页
  5.2.2 电子温、压、湿传感器介绍第38-40页
  5.2.3 Vaisala公司温、压、湿传感器及其RS80/RS90探空仪介绍第40-41页
 5.3 0~30公里大气垂直分层及特性第41-48页
  5.3.1 0~30公里大气垂直分层及特性描述第41-42页
  5.3.2 0~30公里温度和湿度随高度的变化曲线第42-48页
   5.3.2.1 在石家庄测得的温度和湿度随高度的变化曲线第42-44页
   5.3.2.2 在南京测得的温度和湿度随高度的变化曲线第44-46页
   5.3.2.3 在北京平谷测得的温度和湿度随高度的变化曲线第46-48页
 5.4 高空风的测量介绍第48-53页
  5.4.1 高空风的测量方法第48-50页
  5.4.2 单点测风方法第50-53页
   5.4.2.1 单点测风时高空风计算公式第50-52页
   5.4.2.2 单点测风时高空风数据第52-53页
 5.5 压高公式第53-55页
  5.5.1 标准大气压高公式第53页
  5.5.2 考虑温度的压高公式第53页
  5.5.3 考虑温度、湿度的压高公式第53-54页
  5.5.4 压力测高与雷达测高的比较第54-55页
第六章 1680MHz电场探空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第55-64页
 6.1 前言第55-56页
 6.2 程序流程图及简介第56-59页
  6.2.1 预采集程序流程图及简介第56-57页
  6.2.2 正式采集(无风向数据)程序流程图及简介第57-58页
  6.2.3 正式采集(带风向数据)程序流程图及简介第58页
  6.2.4 对电场、温、压、湿进行范围滤波第58-59页
  6.2.5 对气压数据曲线进行光滑法处理第59页
 6.3 程序源代码及注释第59-60页
  6.3.1 预采集程序介绍第59页
  6.3.2 正式采集(带风向数据)程序源代码及注释第59页
  6.3.3 正式采集(带风向数据)程序界面第59-60页
 6.4 采用VB与VC++混合编程的方法读取经纬仪角度数据第60-62页
  6.4.1 引言第60页
  6.4.2 具体编程方法第60-62页
  6.4.3 结语第62页
 6.5 1680MHz电场探空系统数据采集程序要求第62页
 6.6 电场探空仪鉴定参数说明第62-64页
第七章 电场探空系统数据分析与处理第64-97页
 7.1 前言第64页
 7.2 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电场数据及分析第64-65页
 7.3 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电场、温、压、湿、风向和风速数据及分析第65-97页
  7.3.1 引言第65页
  7.3.2 电场和气压数据及分析第65-68页
  7.3.3 温度和湿度数据及分析第68-69页
  7.3.4 风向和风速数据及分析第69-73页
  第九章 结束语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附录 正式采集(带风向数据)程序源代码及注释第75-95页
  参考文献第95-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飞跃公司战略分析和选择
下一篇:小鼠眼内移植性黑色素瘤及其相关免疫偏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