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中国银行Intranet Service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致谢第1-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章 引言第10-14页
第2章 课题提出的背景第14-19页
 §2.1 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层次第14-15页
 §2.2 INTRANET特点、管理需求及目前存在的管理问题第15-17页
  §2.2.1 Intranet的特点第15-16页
  §2.2.2 Intranet的管理需求第16页
  §2.2.3 目前Intranet管理存在的问题第16-17页
 §2.3 国际和国内对INTRANET管理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2.4 INTRANET SERVICE管理方案概述第18-19页
第3章 INTRANET管理的理论基础第19-34页
 §3.1 SNMP网络管理协议第19-28页
  §3.1.1 SNMP网络管理模型第19-21页
  §3.1.2 ASN.1(Abstract Syntax Notation 1)第21-24页
   §3.1.2.1 ASN.1概述第21页
   §3.1.2.2 数据类型及对象命名方案第21-23页
   §3.1.2.3 新数据类型的定义方法第23页
   §3.1.2.4 ASN.1的传输语法(Transfer Syntax)第23-24页
  §3.1.3 SMI(Structure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第24-26页
   §3.1.3.1 SMI概述第24页
   §3.1.3.2 MIB模块的构成第24-26页
  §3.1.4 MIB(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第26-27页
   §3.1.4.1 概述第26页
   §3.1.4.2 MIB管理对象的简要介绍第26-27页
  §3.1.5 SNMP协议第27-28页
   §3.1.5.1 概述第27页
   §3.1.5.2 SNMP管理命令第27-28页
 §3.2 网络管理结构第28-31页
  §3.2.1 集中式网络管理结构第28-29页
   §3.2.1.1 集中式网络管理结构第28-29页
   §3.2.1.2 集中式网络管理结构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第29页
  §3.2.2 分布式网络管理结构第29-31页
   §3.2.2.1 分布式网络管理结构第29-31页
   §3.2.2.2 分布式网络管理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第31页
 §3.3 INTRANET管理第31-34页
  §3.3.1 Intranet管理结构的选择第31-33页
   §3.3.1.1 使用集中式网络管理结构管理Intranet第31-33页
   §3.3.1.2 使用分布式网络管理结构管理Intranet第33页
  §3.3.2 Intranet管理使用的管理协议第33-34页
第4章 INTRANET SERVICE管理系统第34-44页
 §4.1 一个完整的INTRANET中应具备的SERVICE第34-36页
  §4.1.1 Intranet Service列表第34-35页
  §4.1.2 Intranet中各种Service的功能介绍第35-36页
 §4.2 INTRANET SERVICE管理第36-38页
  §4.2.1 以Intranet Service为管理核心的必要性第36-37页
  §4.2.2 Intranet Service管理的任务第37-38页
 §4.3 INTRANET SERVICE管理系统的结构第38-44页
  §4.3.1 Intranet Service管理系统的结构第38-41页
  §4.3.2 关于Intranet Service管理系统的几点说明第41-44页
   §4.3.2.1 Intranet Service管理结构第41页
   §4.3.2.2 Intranet Service管理系统中管理子系统的划分第41-42页
   §4.3.2.3 Intranet Service管理系统中管理对象的层次。第42-44页
第5章 INTRANET SERVICE管理系统的设计第44-54页
 §5.1 MIB的设计第44-50页
  §5.1.1 MIB设计概述第44-45页
  §5.1.2 MIB group设计第45-50页
   §5.1.2.1 web group第45-46页
   §5.1.2.2 proxy group第46页
   §5.1.2.3 ftp group第46-47页
   §5.1.2.4 email group第47-48页
   §5.1.2.5 news group第48页
   §5.1.2.6 firewall group第48-49页
   §5.1.2.7 DNS group第49页
   §5.1.2.8 submanager group第49-50页
 §5.2 AGENT的设计第50-52页
  §5.2.1 agent的功能第50-51页
  §5.2.2 agent的设计第51-52页
 §5.3 MANAGER的设计第52-54页
  §5.3.1 manager的功能第52-53页
  §5.3.2 manager的设计第53-54页
第6章 应用实例第54-62页
 §6.1 中国银行INTRANET系统简介第54-55页
 §6.2 中国银行INTRANET管理系统需求分析第55页
 §6.3 INTRANET管理系统的结构设计第55-56页
  §6.3.1 中国银行Intranet管理系统的结构和层次第55-56页
  §6.3.2 中国银行Intranet管理系统中的管理对象第56页
 §6.4 INTRANET SERVICE管理系统在中国银行的实现第56-59页
  §6.4.1 系统实现的硬件和软件环境第56-57页
   §6.4.1.1 系统的硬件环境第56-57页
   §6.4.1.2 系统的运行的软件环境第57页
   §6.4.1.3 Intranet Service管理系统的软件开发环境第57页
  §6.4.2 系统实现第57-59页
   §6.4.2.1 中国银行Intranet管理系统中agent的实现第57-59页
   §6.4.2.2 中国银行Intranet管理系统中manager的实现第59页
 §6.5 中国银行INTRANET管理系统的安装和功能第59-61页
  §6.5.1 中国银行Intranet管理系统安装和配置第59-60页
  §6.5.2 中国银行Intranet管理系统的管理功能第60-61页
 §6.6 管理实例——PROXY SERVICE的用户监视第61-62页
第7章 结论及进一步设想第62-64页
 §7.1 结论第62-63页
 §7.2 进一步工作设想第63-64页
附录 MIB对象的形式化定义第64-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作者简历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的自我论--实践和文化活动中的个人
下一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促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转化及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