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压力加工论文--轧制论文--轧制工艺论文--板材、带材、箔材轧制论文

中厚板轧制轧件头部弯曲及其控制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9-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33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3-15页
   ·轧制过程中轧件头部弯曲的研究现状第15-22页
     ·轧件头部弯曲的原因分析第15页
     ·轧件头部弯曲的理论研究方法第15-16页
     ·国内外对轧件头部弯曲问题的研究第16-20页
     ·轧件头部弯曲控制的研究现状第20-22页
   ·机器视觉技术在轧钢生产中应用第22-27页
     ·机器视觉原理及其组成第22-23页
     ·机器视觉的发展第23页
     ·机器视觉技术在轧钢生产中的应用第23-27页
   ·轧机主传动电机转速控制系统的发展第27-31页
     ·传动系统分类第27页
     ·轧机主传动系统的发展概况第27-29页
     ·同步电机调速控制系统第29-31页
   ·本文主要内容第31-33页
第2章 不对称轧制变形区的受力分析第33-52页
   ·轧制过程中变形区分析第33-36页
     ·对称轧制过程的变形分析第33-35页
     ·不对称轧制过程的变形分析第35-36页
   ·不对称轧制过程的受力分析第36-46页
     ·切块法(主应力法)第37-38页
     ·变形区压力模型第38-40页
     ·屈雷斯卡塑性条件下的轧制力计算第40-42页
     ·密赛斯塑性条件下的轧制力计算第42-46页
   ·不对称轧制的轧制压力分析第46-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3章 不对称轧制的头部弯曲分析及规程分配第52-76页
   ·轧件头部弯曲原因分析第52-64页
     ·上下辊辊径差对轧件头部弯曲的影响第52-54页
     ·轧制线高度对轧件头部弯曲的影响第54-57页
     ·轧件上下表面温差对轧件头部弯曲的影响第57-59页
     ·轧辊偏移距对轧件头部弯曲的影响第59-60页
     ·上下辊辊速差对轧件头部弯曲的影响第60-61页
     ·重力对轧件头部弯曲的影响第61-63页
     ·上下辊摩擦系数对轧件头部弯曲的影响第63页
     ·主电机特性及其调速系统的影响第63-64页
   ·考虑头部弯曲控制的规程分配第64-75页
     ·中厚板轧制规程的特点第64-65页
     ·不对称轧制过程轧件弯曲与变形区形状参数的关系第65-68页
     ·普通四辊中厚板轧机轧制规程的计算第68-72页
     ·考虑头部弯曲控制的规程分配第72-74页
     ·应用分析第74-75页
   ·小结第75-76页
第4章 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头部弯曲检测系统第76-101页
   ·检测系统的硬件组成第76-80页
     ·CCD摄像机第77页
     ·图像采集卡第77-78页
     ·镜头第78页
     ·红外滤光片第78-80页
   ·摄像机的标定第80-85页
     ·摄像机成像模型第80-81页
     ·摄像机参数的标定第81-85页
   ·头部弯曲检测系统的软件设计第85-86页
     ·面向对象的系统软件设计第85页
     ·检测系统工作流程与模块组成第85-86页
   ·图像预处理第86-97页
     ·图像分析第87-88页
     ·图像滤波去噪第88-90页
     ·图像锐化第90-91页
     ·图像分割第91-95页
     ·图像细化第95-97页
   ·头部弯曲程度计算第97-99页
   ·检测系统检测精度的检验第99-100页
   ·小结第100-101页
第5章 雪橇控制及头部弯曲控制系统第101-128页
   ·轧机主传动系统及数学模型第101-113页
     ·主传动系统参数第101-102页
     ·主传动控制系统分析第102-107页
     ·主传动控制系统模型第107-113页
   ·雪橇控制与负荷平衡控制第113-124页
     ·咬钢过程分析第113-114页
     ·调速性能指标第114-115页
     ·传动系统对轧件头部形状的影响第115-116页
     ·雪橇控制第116页
     ·负荷平衡控制第116-118页
     ·雪橇控制系统的仿真分析第118-124页
   ·轧件头部弯曲控制系统的建立第124-127页
     ·头部弯曲控制系统的组成第124-126页
     ·头部弯曲控制系统的基础自动化级第126页
     ·头部弯曲控制系统的过程控制级第126页
     ·头部弯曲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第126-127页
   ·小结第127-128页
第6章 结论第128-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4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工作第140-142页
致谢第142-143页
作者简介第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铝合金气膜连铸工艺及理论研究
下一篇:脉冲N离子束辅助电弧离子镀沉积TiAlN膜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