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9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0-15页 |
| ·产业政策的内涵 | 第10-11页 |
| ·产业政策相关概念 | 第11-12页 |
| ·动漫产业的内涵及相关概念 | 第12-15页 |
| ·动漫产业政策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5-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创新点 | 第15-17页 |
| 第2章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分析 | 第17-30页 |
|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历史与现状 | 第17-20页 |
|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历史回顾 | 第17-18页 |
| ·中国动漫产业的现状 | 第18-20页 |
| ·中国动漫产业政策概述 | 第20-23页 |
| ·关于我国动漫产业政策的演进 | 第20-21页 |
| ·国家动漫产业扶植政策 | 第21页 |
| ·各部委积极推进动漫产业政策 | 第21-22页 |
| ·地方政府动漫产业扶植政策 | 第22-23页 |
| ·中国动漫产业政策导向 | 第23-25页 |
| ·动漫产业获得初步定位 | 第23-24页 |
| ·加大对动漫产业实行幼稚产业保护政策的力度 | 第24页 |
| ·发挥市场机制,以需求拉动生产,成为制定动漫产业政策的基本策略 | 第24页 |
| ·扶持具有良好的文化品格和市场价值的原创作品的生产 | 第24页 |
| ·鼓励动漫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 第24-25页 |
| ·中国动漫产业政策实施效果反馈 | 第25-26页 |
| ·中国动漫产业政策对产业的影响 | 第26页 |
| ·中国动漫产业政策的缺陷 | 第26-29页 |
| ·对动漫产业受众定位比较狭隘 | 第26-27页 |
| ·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不到位 | 第27页 |
| ·忽略市场环境的培养 | 第27页 |
| ·未能根本解决制播分离和地方保护 | 第27页 |
| ·重“动”轻“漫”,过于侧重技术 | 第27-28页 |
| ·资金扶植手段单一 | 第28页 |
| ·缺乏统一的政策实施原则 | 第28-29页 |
| ·中国动漫产业政策缺陷的原因分析 | 第29-30页 |
| ·文化产业在国家的地位不高 | 第29页 |
| ·传统文化管理体制的制约 | 第29页 |
| ·动漫产业定位不清晰 | 第29页 |
| ·国家法制建设不够完善 | 第29-30页 |
| 第3章 美日韩等国动漫产业政策及启示 | 第30-44页 |
| ·国外动漫产业政策分析 | 第30-38页 |
| ·日本动漫产业发展历史及产业政策 | 第30-33页 |
| ·美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及相关产业政策 | 第33-34页 |
| ·韩国动漫产业发展途径及政府扶植政策 | 第34-38页 |
| ·英国动漫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对外政策的变革 | 第38页 |
| ·国外动漫产业政策的启示 | 第38-44页 |
| ·产业文化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动漫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 第38-39页 |
| ·加强动漫产业立法,保护动漫知识产权 | 第39页 |
| ·兼收并蓄,取先进国家动漫发展之精华为我所用 | 第39-40页 |
| ·动漫产业政策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打造完整产业发展模式 | 第40-41页 |
| ·明确的产业定位,积极的产业导向 | 第41-42页 |
| ·结合本地区优势,为动漫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 第42-44页 |
| 第4章 动漫产业发展趋势展望与中国动漫产业政策建议 | 第44-54页 |
| ·动漫产业发展趋势展望 | 第44-46页 |
| ·簇群化 | 第44-45页 |
| ·融合化 | 第45-46页 |
| ·生态化 | 第46页 |
| ·对中国动漫产业政策的几点建议 | 第46-54页 |
| ·明确产业定位,确立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战略 | 第47页 |
| ·鼓励创新,创建良好的动漫文化环境 | 第47-48页 |
| ·加强动漫法制建设,完善动漫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 第48-49页 |
| ·加强对中小型动漫企业的政策扶植和资金投入 | 第49-50页 |
| ·鼓励企企联合、校企联合培养动漫创意人才 | 第50-51页 |
| ·强化动漫产业基地建设,创建完整动漫产业链 | 第51-54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作者简介 | 第60-6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