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检察举报制度的改革路径探析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本文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3-14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 | 第14-16页 |
|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4页 |
| ·分析框架 | 第14-16页 |
| 第2章 举报制度理论依据 | 第16-29页 |
| ·举报理论衡量 | 第16-18页 |
| ·举报内涵及权利定位 | 第16-17页 |
| ·举报制度内涵及理论起点 | 第17页 |
| ·关于检察举报制度 | 第17-18页 |
| ·举报性质及与公益诉讼比较之优势 | 第18-24页 |
| ·举报性质 | 第18-19页 |
| ·与公益诉讼比较之优势 | 第19-24页 |
| ·举报受理机构建制及运作程序 | 第24-25页 |
| ·我国举报受理机构的建制 | 第24页 |
| ·我国举报受理机构的运作 | 第24-25页 |
| ·举报的受理范围 | 第25-26页 |
| ·举报主体的权利义务 | 第26-27页 |
| ·主体权利 | 第26-27页 |
| ·主体义务 | 第27页 |
| ·我国举报类型方式和特点 | 第27-29页 |
| ·举报类型和方式 | 第27页 |
| ·举报活动特点 | 第27-29页 |
| 第3章 我国举报制度改革之背景 | 第29-39页 |
| ·中外举报制度产生与发展 | 第29-35页 |
| ·国外举报制度产生与发展 | 第29-30页 |
| ·国内举报制度产生与发展 | 第30-32页 |
| ·中外举报制度的比较借鉴 | 第32-35页 |
| ·我国举报制度改革之必要性 | 第35-39页 |
| ·举报法规规定太抽象 | 第36页 |
| ·举报受理机构规定不明确 | 第36页 |
| ·举报的程序性规范缺乏 | 第36-37页 |
| ·举报人权利义务不完善 | 第37页 |
| ·举报人报酬奖励不具体 | 第37-39页 |
| 第4章 检察举报制度改革路径 | 第39-49页 |
| ·改革基本思路 | 第39页 |
| ·改革发展定位 | 第39-41页 |
| ·举报制度是民间反腐与传统反腐良性互动的有效中介 | 第39-40页 |
| ·举报制度不能成为实现公民本位的唯一通行证 | 第40-41页 |
| ·改革路径探析 | 第41-49页 |
| ·制度立法与体系构建相结合 | 第41-44页 |
| ·机构垂直性与方法创新性共建 | 第44-46页 |
| ·举报人机构保护与制度保护互补 | 第46-49页 |
| 结论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