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5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润滑基础油 | 第14-19页 |
·润滑基础油的发展 | 第14-15页 |
·润滑基础油的种类 | 第15-17页 |
·润滑基础油面临的问题 | 第17-19页 |
·微生物油脂 | 第19-25页 |
·微生物油脂的发展概况 | 第19-21页 |
·微生物产油机理 | 第21页 |
·产油微生物菌种 | 第21-22页 |
·微生物产油的影响因素 | 第22-24页 |
·微生物油在能源工业的应用 | 第24-25页 |
·改性润滑基础油 | 第25-28页 |
·改性基础油概述 | 第25-26页 |
·常用的改性方法 | 第26-28页 |
·润滑油添加剂 | 第28-31页 |
·润滑油添加剂的发展 | 第28-29页 |
·润滑油添加剂的分类及作用 | 第29-30页 |
·润滑油添加剂的作用原理 | 第30-31页 |
·润滑油添加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页 |
·SCHIFF 碱及SCHIFF 碱络合物 | 第31-33页 |
·Schiff 碱及Schiff 碱络合物的特性 | 第31-32页 |
·Schiff 碱及Schiff 碱络合物在润滑油中的应用 | 第32-33页 |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33-35页 |
第2章 细胞含油率的快速检测方法 | 第35-48页 |
·材料 | 第36-37页 |
·菌种 | 第36页 |
·试剂和培养基 | 第36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6-37页 |
·方法 | 第37-39页 |
·菌种培养 | 第37-38页 |
·菌体收集和预处理 | 第38页 |
·样品的甲酯化处理 | 第38页 |
·GC 分析 | 第38-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7页 |
·微波处理的有效性 | 第39-41页 |
·微波处理强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甲酯化时间的影响 | 第42-43页 |
·样品量的影响 | 第43-45页 |
·方法的精密度 | 第45页 |
·方法的回收率 | 第45-46页 |
·方法的可靠性分析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3章 微生物油的制备 | 第48-62页 |
·材料 | 第48-50页 |
·菌种 | 第48页 |
·试剂和培养基 | 第48-49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9-50页 |
·方法 | 第50-53页 |
·产油细菌的筛选 | 第50页 |
·产油细菌的鉴定 | 第50-51页 |
·产油真菌的复壮 | 第51页 |
·产油菌种的筛选 | 第51页 |
·产油菌的扩大培养 | 第51-52页 |
·微生物油的提取和纯化 | 第52-53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53-61页 |
·产油细菌筛选结果 | 第53-54页 |
·产油细菌的鉴定结果 | 第54页 |
·产油真菌的形态 | 第54-56页 |
·产油菌种筛选 | 第56-60页 |
·产油菌扩大培养 | 第60页 |
·微生物油的提取和纯化 | 第60-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第4章 微生物油脂型润滑基础油的改性 | 第62-64页 |
·材料 | 第62页 |
·原料 | 第62页 |
·试剂仪器 | 第62页 |
·方法 | 第62-6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添加剂在润滑基础油中的分散 | 第64-71页 |
·材料 | 第64-65页 |
·实验材料 | 第64页 |
·主要试剂 | 第64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64-65页 |
·方法 | 第65-67页 |
·分散相的选择 | 第65页 |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 第65-66页 |
·微乳区的确定 | 第66页 |
·直接在基础油中合成添加剂 | 第66页 |
·筛选较好的试样作摩擦学分析 | 第66-6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7-70页 |
·添加剂的合成反应 | 第67页 |
·改性微生物油/无水乙醇/复合乳化剂的相行为 | 第67-68页 |
·分散性和稳定性的检测 | 第68-69页 |
·添加剂的摩擦学分析 | 第69-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第6章 结论、创新点和展望 | 第71-75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创新点 | 第72-74页 |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附录A | 第83-9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