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30页 |
| ·多酸化学 | 第10-12页 |
| ·杂多及同多金属氧酸盐 | 第10-11页 |
| ·多金属氧酸盐的合成 | 第11-12页 |
| ·多钒金属氧酸盐 | 第12-25页 |
| ·[V_3O_9]~(3-)钒氧簇阴离子的结构 | 第13-14页 |
| ·[V_5O_(14)]~(3-)钒氧簇阴离子的结构 | 第14页 |
| ·[V_(10)O_(26)]~(4-)钒氧簇阴离子的结构 | 第14-15页 |
| ·[V_(10)O_(28)]~(6-)十钒酸盐阴离子的结构 | 第15-16页 |
| ·[V_(12)O_(32)]~(4-)钒氧簇阴离子的结构 | 第16-17页 |
| ·[H_(12)V_(12)~ⅤO_(36)(V~ⅣO_4)]~(4-)阴离子的结构 | 第17页 |
| ·[V_(13)O_(34)]~(3-)钒氧簇阴离子的结构 | 第17-18页 |
| ·[V_(16)O_(38)(H_2O)]~(7-)和[V_(16)O_(38)(Cl)]~(8-)阴离子的结构 | 第18-19页 |
| ·[V_(18)O_(42)]~(12-)簇阴离子以及{V_(18)O_(42)(Cl)}和{V_(18)O_(42)(XO_4))(X=V,S)阴离子结构 | 第19-25页 |
| ·多酸化合物的应用 | 第25-27页 |
| ·生物、药物化学方面的应用 | 第25-26页 |
| ·催化领域的应用 | 第26页 |
| ·材料化学方面的应用 | 第26-27页 |
| ·分析化学方面的应用 | 第27页 |
| ·课题选择意义 | 第27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27-30页 |
| ·试剂 | 第27-28页 |
| ·测试手段 | 第28-30页 |
| 第2章 新的双帽假Keggin结构的钨钒磷酸盐化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性质表征 | 第30-40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晶体合成 | 第30-31页 |
| ·[Co_4(HPO_3)_2(C_(12)H_8N_2)_8(H_2O)_2(H_3O)[Pw_9~(Ⅵ)V_3~(Ⅳ)O_(40)(V~(Ⅳ)O)_2]·H_2O(1)的合成 | 第30页 |
| ·元素分析 | 第30-31页 |
| ·晶体结构 | 第31-34页 |
| ·X-射线晶体学衍射数据 | 第31页 |
| ·[Co_4(HPO_3)_2(C_(12)H_8N_2)_8(H_2O)_2(H_3O)[PW_9~(Ⅵ)V_3~(Ⅳ)O_(40)(V~(Ⅳ)O)_2]·H_2O(1)的结构 | 第31-34页 |
| ·性质表征 | 第34-36页 |
| ·红外光谱 | 第34-35页 |
| ·TG研究 | 第35页 |
| ·磁性研究 | 第35-36页 |
| ·小结 | 第36-40页 |
| 第3章 三种新的三维孔道结构钒氧酸盐合成、晶体结构与性质表征 | 第40-55页 |
| ·引言 | 第40页 |
| ·晶体合成 | 第40-42页 |
| ·{[Cu_4V_(13)~(Ⅳ)V_5~ⅤO_(42)(NO_3)(C_3H_(10)N_2)_8]·10H_2O}_n(2)的合成 | 第40页 |
| ·{[Cu_4V_(12)~(Ⅳ)V_6~ⅤO_(42)(SO_4)(C_3H_(10)N_2)_8]·10H_2O}_n(3)的合成 | 第40-41页 |
| ·{[Cu_4V_(18)O_(42)(HCOO)8H_2O]·12H_2O)_n(4)的合成 | 第41页 |
| ·三种化合物合成条件的比较 | 第41页 |
| ·合成条件的讨论 | 第41-42页 |
| ·晶体结构 | 第42-47页 |
| ·X-射线晶体学衍射数据 | 第42页 |
| ·{[Cu_4V_(13)~(Ⅳ)V_5~ⅤO_(42)(NO_3)(C_3H_(10)N_2)_8]·10H_2O}_n(2)和{[Cu_4V_(12)~(Ⅳ)V_6~ⅤO_(42)(SO_4)(C_3H_(10)N_2)_8]·10H_2O}_n(3)的晶体结构 | 第42-46页 |
| ·{[Cu_4V_(18)O_(42)(HCOO)8H_2O]·12H_2O)_n(4)晶体结构 | 第46-47页 |
| ·性质表征 | 第47-51页 |
| ·红外光谱 | 第47-49页 |
| ·TG研究 | 第49-50页 |
| ·XRD粉末衍射 | 第50-51页 |
| ·磁性研究 | 第51页 |
| ·小结 | 第51-55页 |
| 第4章 一种新的含有{V_(16)O_(32)}钒氧簇化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性质表征 | 第55-61页 |
| ·引言 | 第55页 |
| ·晶体合成 | 第55页 |
| ·(C_6H_(13)N_2)_4V_(16)O_(32)Cl·2H_2O(5)的合成 | 第55页 |
| ·晶体结构 | 第55-58页 |
| ·X-射线晶体学衍射数据 | 第55-56页 |
| ·(C_6H_(13)N_2)_4V_(16)O_(32)Cl·2H_2O(5)的晶体结构 | 第56-58页 |
| ·性质表征 | 第58-59页 |
| ·红外光谱 | 第58页 |
| ·TG研究 | 第58-59页 |
| ·小结 | 第59-61页 |
| 第5章 一种新的由{PO_4}桥连接的三维结构的磷钒化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性质表征 | 第61-68页 |
| ·引言 | 第61页 |
| ·晶体合成 | 第61-62页 |
| ·Na_4P_2V_5O_(17)·7.67H_2O(6)的合成 | 第61-62页 |
| ·晶体结构 | 第62-64页 |
| ·X-射线晶体学衍射数据 | 第62页 |
| ·Na_4P_2V_5O_(17)·7.67H_2O(6)的晶体结构 | 第62-64页 |
| ·性质表征 | 第64-65页 |
| ·红外光谱 | 第64-65页 |
| ·TG研究 | 第65页 |
| ·小结 | 第65-68页 |
| 第6章 一种新的一维链状钒氧酸盐化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性质表征 | 第68-74页 |
| ·引言 | 第68页 |
| ·晶体合成 | 第68页 |
| ·Cu(phen)_2V_2O_6(H_2O)·H_2O(7)的合成 | 第68页 |
| ·晶体结构 | 第68-71页 |
| ·X-射线晶体学衍射数据 | 第68-69页 |
| ·Cu(phen)_2V_2O_6(H_2O)·H_2O(7)的晶体结构 | 第69-71页 |
| ·性质表征 | 第71-72页 |
| ·红外光谱 | 第71页 |
| ·TG研究 | 第71-72页 |
| ·小结 | 第72-74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9页 |
| 致谢 | 第89-90页 |
| 附录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