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46页 |
·稀土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14-15页 |
·稀土元素的应用 | 第15-18页 |
·稀土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稀土在石油化工方面的应用 | 第16页 |
·稀土在玻璃和陶瓷工业的应用 | 第16-17页 |
·稀土在新材料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稀土矿物资源概况 | 第18-23页 |
·稀土矿物的分布和种类 | 第18-21页 |
·我国的稀土矿物资源 | 第21-23页 |
·稀土精矿分解方法与研究现状 | 第23-37页 |
·浓硫酸焙烧分解法 | 第24-28页 |
·烧碱分解法 | 第28-30页 |
·碳酸钠焙烧分解法 | 第30-32页 |
·氧化焙烧分解法 | 第32-34页 |
·氯化铵分解法 | 第34-36页 |
·氧化钙焙烧分解方法 | 第36-37页 |
·氟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 第37-44页 |
·氟的环境化学性质 | 第37-39页 |
·氟对环境的影响 | 第39页 |
·工业氟污染概况 | 第39-40页 |
·工业氟污染治理 | 第40-44页 |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44-46页 |
第二章 焙烧逸出气体中氟的分析研究 | 第46-64页 |
·引言 | 第46页 |
·氟分析方法概述 | 第46-54页 |
·氟化物分析预处理方法 | 第46-48页 |
·氟化物的测定方法 | 第48-54页 |
·焙烧逸出气体中氟的测定方法 | 第54-59页 |
·实验原理 | 第54页 |
·实验设备与方法 | 第54-57页 |
·实验的精密度、准确度 | 第57-58页 |
·实验的可行性分析 | 第58-59页 |
·影响氟测量因素分析 | 第59-63页 |
·气体流量对氟吸收效果的影响 | 第60页 |
·吸收液种类对氟吸收效果的影响 | 第60-62页 |
·反应液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三章 氟碳铈矿焙烧过程中氟的行为研究 | 第64-82页 |
·引言 | 第64-65页 |
·实验原料、装置及方法 | 第65-67页 |
·实验原料与化学试剂 | 第65页 |
·实验装置及方法 | 第65-67页 |
·氟碳铈矿热分解过程的研究 | 第67-69页 |
·差热分析实验 | 第67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67-69页 |
·氟碳铈矿焙烧逸出氟与空气湿度的关系 | 第69-71页 |
·实验方法 | 第69-70页 |
·逸出氟与空气相对湿度的关系 | 第70-71页 |
·60%空气湿度下氟碳铈矿焙烧过程中氟的脱除行为 | 第71-74页 |
·焙烧条件的确定 | 第71页 |
·氟碳铈矿焙烧过程气相中的氟含量 | 第71-72页 |
·氟碳铈矿的分解率 | 第72-73页 |
·焙烧产物的XRD分析 | 第73-74页 |
·气相中氟的形态 | 第74页 |
·通入干燥空气状态下氟碳铈矿焙烧过程中氟的脱除行为 | 第74-77页 |
·焙烧条件的确定 | 第74-75页 |
·氟碳铈矿焙烧过程气相中氟的含量 | 第75-76页 |
·焙烧温度对氟碳铈矿分解率的影响 | 第76页 |
·气相中氟的形态 | 第76-77页 |
·焙烧产物的XRD分析 | 第77页 |
·通入饱和水蒸汽状态下氟碳铈矿焙烧过程中氟的脱除行为 | 第77-81页 |
·焙烧条件的确定 | 第77-78页 |
·气相中氟的含量 | 第78-79页 |
·焙烧温度对氟碳铈矿分解率的影响 | 第79页 |
·焙烧产物的XRD分析 | 第79-80页 |
·气相中氟的形态 | 第80-81页 |
·饱和水蒸气状态下氟碳铈矿脱氟工艺 | 第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四章 氟碳铈矿分解过程中CaO固氟作用研究 | 第82-118页 |
·引言 | 第82页 |
·实验原料、装置及方法 | 第82-83页 |
·实验原料与化学试剂 | 第82-83页 |
·实验装置及方法 | 第83页 |
·CaO焙烧氟碳铈矿分解工艺研究 | 第83-88页 |
·回归实验设计 | 第83-85页 |
·CaO加入量对分解的影响 | 第85页 |
·NaCl-CaCl_2加入量对分解的影响 | 第85-86页 |
·焙烧温度的影响 | 第86-87页 |
·焙烧时间的影响 | 第87-88页 |
·CaO焙烧分解氟碳铈矿过程中氟的行为研究 | 第88-97页 |
·焙烧条件的确定 | 第88页 |
·气相中氟的含量 | 第88-91页 |
·气相中氟的形态 | 第91页 |
·CaO焙烧氟碳铈矿的分解率 | 第91-92页 |
·氧化钙的固氟作用分析 | 第92-95页 |
·热分解过程的化学反应及热力学分析 | 第95-97页 |
·CaO-NaCl焙烧分解氟碳铈矿过程中氟的行为研究 | 第97-104页 |
·焙烧条件的确定 | 第97页 |
·气相中氟的含量 | 第97-100页 |
·气相中氟的形态 | 第100页 |
·CaO-NaCl焙烧氟碳铈矿的分解率 | 第100-102页 |
·CaO-NaCl的固氟作用分析 | 第102-104页 |
·CaO-NaCl-CaCl_2焙烧分解氟碳铈矿过程中氟的行为研究 | 第104-111页 |
·焙烧条件的确定 | 第104页 |
·气相中氟的含量 | 第104-107页 |
·气相中氟的形态 | 第107页 |
·CaO-NaCl-CaCl_2焙烧氟碳铈矿的分解率 | 第107-108页 |
·CaO-NaCl-CaCl_2的固氟作用分析 | 第108-111页 |
·CaO体系焙烧分解氟碳铈矿的动力学分析 | 第111-115页 |
·动力学计算基本原理和方法 | 第111-112页 |
·动力学分析 | 第112-1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15-118页 |
第五章 CaO体系分解混合稀土精矿过程中氟的行为研究 | 第118-158页 |
·引言 | 第118页 |
·实验原料、装置及方法 | 第118-119页 |
·实验原料 | 第118-119页 |
·实验装置及方法 | 第119页 |
·混合稀土精矿焙烧过程研究 | 第119-126页 |
·焙烧条件的确定 | 第119页 |
·气相中的氟含量 | 第119-121页 |
·气相中氟的形态 | 第121页 |
·混合稀土精矿的分解率 | 第121-123页 |
·混合稀土精矿热分解过程分析 | 第123-125页 |
·混合稀土精矿焙烧过程动力学分析 | 第125-126页 |
·CaO体系分解混合稀土精矿工艺研究 | 第126-131页 |
·正交回归实验设计 | 第126-128页 |
·CaO加入量对分解的影响 | 第128页 |
·NaCl-CaCl_2加入量对分解的影响 | 第128-129页 |
·焙烧温度的影响 | 第129-130页 |
·焙烧时间的影响 | 第130-131页 |
·CaO在混合稀土精矿焙烧过程中的作用 | 第131-138页 |
·焙烧条件的选择 | 第131页 |
·CaO在混合稀土精矿焙烧中的固氟作用 | 第131-133页 |
·CaO在混合稀土精矿焙烧过程中的分解作用 | 第133-135页 |
·CaO分解混合稀土精矿热分解过程分析 | 第135-137页 |
·CaO分解混合稀土精矿动力学研究 | 第137-138页 |
·CaO-NaCl在混合稀土精矿焙烧过程中的作用 | 第138-145页 |
·焙烧条件的选择 | 第138页 |
·CaO-NaCl在混合稀土精矿焙烧中的固氟作用 | 第138-140页 |
·CaO-NaCl在混合稀土精矿焙烧中的分解作用 | 第140-142页 |
·CaO-NaCl焙烧混合稀土精矿热分解过程分析 | 第142-144页 |
·CaO-NaCl分解混合稀土精矿动力学研究 | 第144-145页 |
·CaO-NaCl-CaCl_2在混合稀土精矿焙烧过程中的作用 | 第145-155页 |
·焙烧条件的选择 | 第145页 |
·CaO-NaCl-CaCl_2在混合稀土精矿焙烧中的固氟作用 | 第145-147页 |
·CaO-NaCl-CaCl_2在混合稀土精矿焙烧中的分解作用 | 第147-149页 |
·CaO-NaCl-CaCl_2焙烧混合稀土精矿热分解过程分析 | 第149-152页 |
·CaO-NaCl-CaCl_2分解混合稀土精矿动力学研究 | 第152-153页 |
·CaO-NaCl-CaCl_2焙烧混合矿热分解过程的化学反应及热力学分析 | 第153-15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5-15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58-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172页 |
致谢 | 第172-17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情况 | 第174-176页 |
作者简介 | 第1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