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论文--道德与社会论文

中西方生命道德教育比较

致谢第1-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7页
导言第7-12页
第一章 生命道德教育的内涵第12-20页
 一、生命道德教育的涵义第12-14页
 二、生命道德教育的特征第14-18页
  1. 生命道德教育的生命性第14-15页
  2. 生命道德教育的开放性第15页
  3. 生命道德教育的促进性第15-16页
  4. 生命道德教育的感动性第16-17页
  5. 生命道德教育的叙事性第17-18页
 三、开展生命道德教育的意义第18-20页
第二章 中西方生命道德教育发展历程比较第20-30页
 一、中西方生命道德教育的发展历程第20-27页
  1. 中国生命道德教育的发展历程第20-23页
  2. 西方生命道德教育的发展历程第23-27页
 二、中西方生命道德教育发展历程的共性与差异第27-30页
第三章 中西方生命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途径比较第30-38页
 一、中西方生命道德教育的目标比较第30-32页
  1. 中西方生命道德教育目标的共性第30页
  2. 中西方生命道德教育目标的差异第30-32页
 二、中西方生命道德教育的内容比较第32-35页
  1. 中西方生命道德教育内容第32-33页
   (1) 西方生命道德教育内容第32-33页
   (2) 中国生命道德教育内容第33页
  2. 中西方生命道德教育内容的共性与差异第33-35页
 三、中西方生命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比较第35-38页
  1. 中西方生命道德教育实施途径的共性第35页
  2. 中西方生命道德教育实施途径的差异第35-38页
第四章 启示与思考第38-45页
 一、完善生命道德教育目标体系,明确教育目标第38-41页
  1. 小学阶段生命道德教育的目标第39页
  2. 中学阶段生命道德教育的目标第39-40页
  3. 大学阶段的生命道德教育目标第40-41页
 二、扩展生命道德教育内容,拓宽教育面第41-42页
 三、改革生命道德教育模式,提倡“以人为本”第42-45页
  1. 树立“以人为本”的生命道德教育理念第43页
  2. 建立“以人为本”的生命道德教育课程体系第43-45页
结束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详细摘要第48-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环境行政人员的道德责任
下一篇:先秦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