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5页 |
| ·光子晶体及光子晶体光纤的简介 | 第9-13页 |
| ·光子晶体的概述 | 第9-10页 |
| ·光子晶体光纤的基本概念 | 第10-11页 |
| ·光子晶体光纤的特性及应用 | 第11-13页 |
| ·光子晶体光纤的发展过程及趋势 | 第13-14页 |
|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研究方法及数值模拟软件 | 第15-26页 |
| ·常用的研究方法 | 第15-23页 |
| ·多极法的基本理论 | 第15-19页 |
| ·传输场的选择 | 第16-17页 |
| ·场方程 | 第17-18页 |
| ·边界条件和场耦合 | 第18-19页 |
| ·有限时域差分方法 | 第19-23页 |
| ·时域有限差分法的基本方程 | 第20-21页 |
| ·时域有限差分法关键算法 | 第21-22页 |
| ·时域有限差分法特点 | 第22-23页 |
| ·光子晶体设计软件 | 第23-25页 |
| ·CUDOS软件 | 第23-24页 |
| ·MATLAB软件 | 第24-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光子晶体光纤色散和负折射材料的研究 | 第26-39页 |
| ·负折射材料的基本知识及研究进展 | 第26-31页 |
| ·负折射介质 | 第26-29页 |
| ·负折射率与左手材料 | 第26-27页 |
| ·负折射介质的基本物理特征 | 第27-28页 |
| ·负折射介质应用 | 第28-29页 |
| ·研究色散的意义 | 第29页 |
| ·色散的概念、来源、分类及表示方法 | 第29-31页 |
| ·有效折射率为负的六角形对称的全内反射型晶体光纤色散的研究 | 第31-39页 |
| ·数值模型及理论计算公式 | 第32-34页 |
| ·TIR-PCF数值模型 | 第32页 |
| ·TIR-PCF的色散计算的理论公式 | 第32-34页 |
| ·数据结果及分析 | 第34-39页 |
| ·不同直径相同包层数的光子晶体光纤的色散变化情况 | 第34-36页 |
| ·孔间距改变时光子晶体光纤色散的变化 | 第36-37页 |
| ·与有效折射率为正的光子晶体光纤色散作比较 | 第37-38页 |
| ·结论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六角形空气芯光子晶体光纤可控光子流特性的研究 | 第39-45页 |
| ·全矢量模型 | 第39-41页 |
| ·数值模拟能流和有效折射率以及有效面积内在的规律性 | 第41-44页 |
| ·结论 | 第44-45页 |
| 第五章 三角结构等效负折射光子晶体的Bloch波共振激发透射谱研究 | 第45-52页 |
| ·光子晶体的计算模型 | 第45-47页 |
| ·等效负折射率材料的三角结构光子晶体透射谱 | 第47-49页 |
| ·等效负折射率和三角结构光子晶体参数 | 第47-49页 |
| ·Bloch波共振透射谱出现强的受激辐射 | 第49页 |
| ·共振失谐透射峰 | 第49-50页 |
| ·波源中心频率下降,透射峰对应的频率升高 | 第49-50页 |
| ·波源中心频率升高,透射峰对应的频率下降 | 第50页 |
| ·讨论和结论 | 第50-52页 |
| 结束语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