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0页 |
1 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饲用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饲用抗生素的发展 | 第11-12页 |
·饲用抗生素的促生长机理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黄霉素的研究进展 | 第14-20页 |
·理化性质 | 第15-16页 |
·黄霉素的作用机理 | 第16页 |
·黄霉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黄霉素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黄霉素毒理学方面的研究概况 | 第18页 |
·黄霉素在动物体内的残留的研究概况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黄霉素对建鲤和斑点叉尾鮰的生长性能的影响 | 第20-2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1页 |
·试验动物 | 第20页 |
·主要试剂 | 第20页 |
·实验地点 | 第20页 |
·试验设计 | 第20页 |
·饲养管理 | 第20-21页 |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21页 |
·数据分析 | 第21页 |
2 结果 | 第21-25页 |
·添加黄霉素对建鲤和斑点叉尾鮰生长效果的影响 | 第21-22页 |
·添加黄霉素对建鲤和斑点叉尾鮰成活率的影响 | 第22-23页 |
·添加黄霉素对建鲤和斑点叉尾鮰肌肉成分影响 | 第23-24页 |
·添加黄霉素对建鲤和斑点叉尾鮰体型特征的影响 | 第24-25页 |
3 讨论 | 第25-27页 |
第三章 黄霉素对建鲤和斑点叉尾鮰抗缺氧能力的影响 | 第27-3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28页 |
·实验动物 | 第27页 |
·试验方法 | 第27-28页 |
·数据分析 | 第28页 |
2 结果 | 第28-31页 |
·试验前后水中各种理化指标的变化 | 第28-29页 |
·黄霉素对试验鲤和斑点叉尾鲴耐受时间的影响 | 第29页 |
·饲喂黄霉素对试验鱼血液指标的影响 | 第29-31页 |
3 讨论 | 第31-32页 |
第四章 黄霉素对建鲤和斑点叉尾鮰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的研究 | 第32-41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2-33页 |
·试验材料 | 第32页 |
·试验方法 | 第32-33页 |
·急性毒性试验 | 第32页 |
·亚慢性毒性试验 | 第32-33页 |
·数据处理 | 第3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8页 |
·急性毒性试验 | 第33页 |
·亚慢性毒性试验 | 第33-38页 |
·一般情况和生长状况 | 第33-35页 |
·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 | 第35-38页 |
·组织病理学研究 | 第38页 |
3 讨论 | 第38-39页 |
·黄霉素对建鲤和斑点叉尾鮰的急性毒性 | 第38页 |
·黄霉素预混剂对建鲤和斑点叉尾鮰亚慢性毒性 | 第38-39页 |
·黄霉素对建鲤和斑点叉尾鮰临床表现和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38页 |
·黄霉素对建鲤和斑点叉尾鮰各组织结构的影响 | 第38-39页 |
·黄霉素对建鲤和斑点叉尾鮰血液指标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39页 |
4 小结 | 第39-41页 |
第五章 黄霉素在建鲤和斑点叉尾鮰肌肉中的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 第41-47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1-43页 |
·实验动物 | 第41页 |
·试剂及药品 | 第41-42页 |
·试验仪器 | 第42页 |
·色谱条件 | 第42页 |
·给药方式及取样方法 | 第42页 |
·样品处理 | 第42页 |
·标准曲线与最低检测限 | 第42-43页 |
·回收率与精密度 | 第43页 |
2 结果 | 第43-45页 |
·标准曲线和最低检测限 | 第43-44页 |
·回收率和精密度 | 第44页 |
·停药后黄霉素在鲤和斑点叉尾鲴肌肉中的残留浓度及消除规律 | 第44-45页 |
3 讨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附图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