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一、毛泽东民本思想的形成 | 第13-23页 |
(一) 毛泽东民本思想的形成条件 | 第13-17页 |
1. 思想条件 | 第13-16页 |
(1)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毛泽东民本思想的文化资源 | 第13-14页 |
(2) 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民本思想的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3) 其他思想的影响 | 第15-16页 |
(4) 历史上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 | 第16页 |
2. 实践基础 | 第16-17页 |
(二) 毛泽东民本思想的形成过程 | 第17-23页 |
1. 毛泽东民本思想的萌芽 | 第17-18页 |
2. 毛泽东民本思想的形成 | 第18-21页 |
(1) 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动力思想的形成 | 第19页 |
(2) 关于人民当家作主思想的形成 | 第19-20页 |
(3) 关于群众路线思想的形成 | 第20页 |
(4) 关于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形成 | 第20-21页 |
3. 毛泽东民本思想的成熟 | 第21-23页 |
二、毛泽东民本思想的基本内容 | 第23-34页 |
(一) 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 第23-25页 |
1.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 第23页 |
2. 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 第23-24页 |
3. 人民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主体动力 | 第24-25页 |
(二) 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 第25-28页 |
1. 人民群众是国家权利的主体 | 第25-26页 |
2. 人民群众是治理国家的主体 | 第26-27页 |
3. 人民群众是政权监督的主体 | 第27-28页 |
(三) 为人民服务 | 第28-31页 |
1. 为中国人民争取解放和富裕 | 第29页 |
2. 发展人民的文化教育事业 | 第29-30页 |
3.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第30页 |
4.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 第30-31页 |
(四) 群众路线 | 第31-34页 |
1. 群众路线的内涵 | 第31-32页 |
2. 群众路线的践行 | 第32-34页 |
三、毛泽东民本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34-44页 |
(一) 为正确揭示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源泉提供理论指导 | 第34-35页 |
(二) 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理论基础 | 第35-37页 |
1. 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 | 第35-36页 |
2. 扩大人民民主,发展基层民主 | 第36-37页 |
(三) 为建设服务型政府,解决民生问题提供启示 | 第37-40页 |
1.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当前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 | 第37-38页 |
2.为人民服务思想为解决当前民生问题提供了启示 | 第38-40页 |
(四)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根本的工作方法 | 第40-44页 |
1. 群众路线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途径 | 第40-41页 |
2. 群众路线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方法 | 第41页 |
3. 群众路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 第41-42页 |
4. 群众路线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政治路线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注释 | 第46-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