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诉讼法论文--诉讼制度论文--证据制度论文

信息视角下的证据生成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绪论第10-11页
第一章 证据与证据的生成:概念解析第11-16页
   ·信息视角下的证据概述第11-14页
     ·证据的概念第11-12页
     ·证据的本质第12-13页
     ·证明原理第13-14页
   ·信息视角下证据生成的科学内涵第14-16页
     ·证据生成的基础(条件)——待证事实第14-15页
     ·证据生成的概念第15-16页
     ·构建证据生成理论的价值分析第16页
第二章 证据生成原理:以信息和载体为中心第16-20页
   ·证据的原生:信息及其载体的产生第17页
   ·证据的派生:信息的转移与留存第17-19页
     ·信息的转移与留存第17-18页
     ·信息转移与留存的方式第18-19页
   ·证据的原生与派生:区别与联系第19-20页
第三章 证据生成方式:人证与物证第20-29页
   ·以人为信宿的生成方式——人证第21-22页
   ·以物为信宿的生成方式——物证第22-23页
   ·特殊证据的生成——电子证据第23-28页
     ·电子证据的概念第23-24页
     ·电子证据的生成方式第24-26页
     ·电子证据的存在形式第26-28页
   ·证据生成方式与证据的种类第28-29页
第四章 证据生成与证据收集:比较分析第29-32页
   ·证据的收集第29页
   ·证据生成与证据收集的关系第29-32页
     ·证据生成与证据收集的区别第30-31页
     ·证据生成与证据收集的联系第31-32页
第五章 证据生成理论的运用:以证据规则为核心第32-35页
   ·证据生成与证据的审查判断第32-34页
   ·证据生成理论在证据规则中的运用第34-35页
     ·证据生成理论与最佳证据规则第34-35页
     ·证据生成理论与传闻证据规则第35页
第六章 证据生成理论:创新意义第35-40页
   ·理论创新——丰富和完善证据法学基础理论第35-36页
   ·立法创新——推动我国证据立法和诉讼法律制度的不断进步第36-38页
   ·司法创新——促进证据的运用及正确证据观的树立第38-40页
结论第40-41页
致谢第41-4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物联网智能家居服务市场的消费需求分析
下一篇:机会网络中信息摆渡路由协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