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Ⅰ异特窗酸类化合物的高效合成方法研究Ⅱ P-Phos在胺偶联反应中的应用及其二氧化硅负载催化剂在前手性酮不对称还原中的应用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17页
   ·绿色化学概况第10页
   ·以绿色化学的原理审视和发展有机合成方法学第10-13页
     ·原子经济性第10-12页
     ·发展高选择性、高效的催化剂第12页
     ·简化反应步骤,减少污染排放,开发新的合成工艺第12-13页
   ·新的或非传统的"洁净"反应介质的开发利用第13-15页
     ·超临界和近临界流体第13页
     ·以水作为反应介质第13-14页
     ·离子液体的应用第14页
     ·采用固相合成第14-15页
   ·替代有毒、有害的化学品第15-17页
     ·选择无毒、无害的化学原料第15页
     ·绿色产品—无公害的替代品第15-17页
第二章 高效合成异特窗酸类化合物的方法研究第17-53页
   ·多组分反应的研究回顾第17-23页
     ·串联反应第17-18页
     ·多米诺反应与仿生合成第18-20页
     ·一瓶多组分偶联反应第20-22页
     ·多反应中心多点反应第22-23页
   ·异特窗酸类化合物的研究背景第23-30页
     ·特窗酸和异特窗酸第23-25页
     ·异特窗酸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第25-30页
   ·底物的合成第30-32页
     ·β-取代-α-酮酸酯的制备第30-31页
     ·磺酸酯的制备第31-32页
   ·异特窗酸衍生物的高效合成反应研究第32-44页
     ·反应体系的筛选第32-36页
     ·以丙酮酸乙酯和卤代烷烃为底物合成O-取代异特窗酸衍生物第36-39页
     ·以丙酮酸乙酯和磺酸酯为底物合成O-取代异特窗酸衍生物第39-41页
     ·以丙酮酸乙酯和酰氯为底物合成O-取代异特窗酸衍生物第41-44页
   ·3-羟基异特窗酸类化合物的合成第44-47页
   ·β-取代α-酮酸酯和卤代烷烃高效合成O-取代异特窗酸衍生物第47-49页
   ·交叉偶联反应合成复杂的异特窗酸衍生物第49-51页
   ·机理讨论第51-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三章 β-取代异特窗酸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第53-63页
   ·引言第53-58页
     ·有机Pd试剂催化的Suzuki偶联反应第53-55页
     ·Suzuki反应的应用第55-57页
     ·课题设计第57-58页
   ·β-取代的异特窗酸衍生物的合成研究第58-61页
     ·反应底物的合成第58页
     ·β-取代的异特窗酸衍生物的合成第58-61页
   ·Suzuki反应的机理第61-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四章 配体P-Phos的合成及其在胺偶联反应中的应用第63-82页
   ·引言第63-72页
     ·胺偶联反应研究背景第63-65页
     ·配体的发展第65-69页
     ·杂环配体的发展及P-Phos配体的研究背景第69-72页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72页
   ·配体P-Phos的合成第72-73页
   ·配体P-Phos在胺偶联反应中的应用第73-80页
     ·反应体系选择第73-75页
     ·配体P-Phos在胺偶联反应中的应用第75-80页
   ·机理讨论第80-81页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五章 无机载体负载手性P-Phos催化剂在前手性酮不对称还原中的应用第82-106页
   ·引言第82-91页
     ·高分子负载催化剂的研究背景第82-83页
     ·二氧化硅负载催化剂在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第83-86页
     ·二氧化硅负载催化剂在前手性酮不对称还原中的应用第86-89页
     ·配体P-Phos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应用第89-90页
     ·课题的设计第90-91页
   ·二氧化硅负载P-Phos手性催化剂的设计与合成第91-97页
     ·手性P-Phos配体的合成及其官能团化第91-95页
     ·SBA-15的合成和改性以及普通硅胶的改性第95页
     ·二氧化硅负载催化剂的合成第95-97页
   ·二氧化硅负载的手性P-Phos配体在前手性酮不对称还原反应中的应用第97-104页
   ·机理讨论第104-105页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第六章 实验部分第106-149页
参考文献第149-163页
附录:典型化合物谱图第163-182页
致谢第182-183页
论文发表情况第183-184页

论文共1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阻型存储器器件与工艺研究
下一篇:西藏巨柏(Cupressus gigantea)的遗传多样性与精油化学成分变异及其保护生物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