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18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 ·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测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国内产品概况 | 第11-12页 |
| ·国外产品概况 | 第12-14页 |
| ·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测系统的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 ·整体系统的一体化 | 第14页 |
| ·软件的智能化 | 第14-15页 |
| ·硬件的可靠性 | 第15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关键技术问题 | 第15-18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论文的关键技术问题 | 第17-18页 |
| 2 塔机状态监测系统整体设计 | 第18-29页 |
| ·计算机智能监测概述 | 第18页 |
| ·塔式起重机的介绍 | 第18-21页 |
| ·塔机结构及安全保护装置 | 第20-21页 |
| ·传统安全保护装置的缺陷 | 第21页 |
| ·本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模块 | 第21-23页 |
| ·系统的主要功能 | 第21-22页 |
| ·本系统的参数和模块 | 第22-23页 |
| ·目前监测系统主要采用方案的优缺点及本系统采用的方案 | 第23-24页 |
| ·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传感器、继电器在塔机上的安装 | 第24-27页 |
| ·塔机状态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24页 |
| ·塔机状态监测系统的传感器选择及安装 | 第24-27页 |
| ·系统的总体开发流程 | 第27-29页 |
| 3 塔机起重力矩测量研究 | 第29-39页 |
| ·几种常见起重力矩监测方法 | 第29-32页 |
| ·乘积法 | 第29页 |
| ·查表法 | 第29-30页 |
| ·多项式拟合曲线法 | 第30-31页 |
| ·人工神经元网络法 | 第31-32页 |
| ·CMAC网络原理及其在本系统中的应用 | 第32-36页 |
| ·人工神经元网络概述 | 第32-33页 |
| ·CMAC网络原理 | 第33-36页 |
| ·影响起重力矩的几种因素 | 第36-39页 |
| ·力矩限制器的主要技术要求 | 第36-37页 |
| ·垂直度对力矩限制器的影响 | 第37页 |
| ·变幅钢丝绳对力矩限制器的影响 | 第37页 |
| ·断绳保护装置对起重力矩保护的影响 | 第37-38页 |
| ·调整、维护不当对力矩限制器的影响 | 第38-39页 |
| 4 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39-57页 |
| ·系统硬件方案确定和主要芯片选型 | 第40-42页 |
| ·单片机处理器的选择 | 第40页 |
| ·电源控制、可编程看门狗监控的选择 | 第40-41页 |
| ·A/D转换器的选择 | 第41页 |
| ·数据存储器和程序存储器扩展 | 第41-42页 |
| ·通讯模块的选择 | 第42页 |
| ·系统硬件的主要模块和组成 | 第42-54页 |
| ·前向通道采集模块 | 第43-46页 |
| ·后向通道的配置 | 第46-47页 |
| ·中心单片机控制模块 | 第47-48页 |
| ·单片机外围接口模块 | 第48-49页 |
| ·键盘显示模块 | 第49-52页 |
| ·液晶显示模块 | 第52-54页 |
| ·硬件抗干扰技术 | 第54-57页 |
| ·干扰产生的原因 | 第54-55页 |
| ·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 第55-57页 |
| 5 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57-73页 |
| ·单片机软件设计 | 第57-64页 |
| ·初始化模块 | 第59页 |
| ·数据输入模块 | 第59-61页 |
| ·控制输出模块 | 第61页 |
| ·LCD液晶显示模块 | 第61-63页 |
| ·数据存储模块 | 第63页 |
| ·无线通讯模块 | 第63-64页 |
| ·监控中心软件设计 | 第64-66页 |
| ·数据存储模块 | 第64页 |
| ·中心监控模块 | 第64-66页 |
| ·无线通讯模块 | 第66页 |
| ·软件的可靠性设计及抗干扰技术 | 第66-73页 |
| ·程序测试技术 | 第66-67页 |
| ·软件避错技术 | 第67-68页 |
| ·软件容错技术 | 第68-73页 |
| 6 控制主机与单片机的无线通信 | 第73-80页 |
| ·无线网络通信简介 | 第73页 |
| ·ZIGBEE技术 | 第73-74页 |
| ·塔机监测系统无线通讯系统的组成 | 第74-76页 |
| ·塔机监测系统无线通讯的软硬件设计 | 第76-80页 |
| ·SZ05模块 | 第76-77页 |
| ·SZ50模块的主要端口及其与单片机的硬件连接 | 第77-78页 |
| ·系统通讯模块的软件设计 | 第78-80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80-81页 |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80页 |
| ·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展望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