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及相关概念 | 第13-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相关概念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6-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框架 | 第17-19页 |
·小结 | 第19-20页 |
2 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相互关系概述 | 第20-28页 |
·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的基本认识 | 第20-22页 |
·发源于城市——城市大学 | 第20-21页 |
·脱离城市——郊区大学 | 第21页 |
·回归城市——共融共生大学 | 第21-22页 |
·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关系发展的背景 | 第22-24页 |
·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关系发展的社会背景 | 第22-24页 |
·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整体发展的现实背景 | 第24页 |
·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 | 第24-25页 |
·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相互关系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25-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3 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相互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第28-50页 |
·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相互关系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8-35页 |
·系统论的观点 | 第28-29页 |
·城市社会学的观点 | 第29-30页 |
·城市规划学及建筑学的研究 | 第30-32页 |
·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研究 | 第32-34页 |
·空间自组织理论 | 第34-35页 |
·其他理论 | 第35页 |
·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相互关系发展的类型研究 | 第35-37页 |
·国外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相互关系发展的类型 | 第36页 |
·国内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相互关系发展的类型 | 第36-37页 |
·国内外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相互关系发展实例研究 | 第37-49页 |
·国外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相互关系发展实例 | 第37-41页 |
·国内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相互关系发展实例 | 第41-48页 |
·研究启示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4 西安南郊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的调查与分析研究 | 第50-85页 |
·南郊大学校园发展的历史沿革 | 第50-51页 |
·调查对象的选取、调研的内容及方法 | 第51-53页 |
·调查对象 | 第51页 |
·调研内容 | 第51-53页 |
·调研方法 | 第53页 |
·调查研究内容 | 第53-71页 |
·城市总体规划对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相互关系的影响 | 第55-57页 |
·校园规划结构对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相互关系的影响 | 第57-59页 |
·学科建设对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相互关系的影响 | 第59页 |
·大学规模对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相互关系的影响 | 第59-60页 |
·教育教学方式对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相互关系的影响 | 第60-61页 |
·师生生活方式对校园周边环境的影响 | 第61-63页 |
·后勤服务社会化对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相互关系的影响 | 第63-67页 |
·大学校园环境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 第67-69页 |
·校园周边环境对大学校园的影响 | 第69-71页 |
·西安南郊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相互关系的分析研究 | 第71-76页 |
·南郊大学校园对周边环境影响范围分析 | 第71-72页 |
·南郊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空间形态分析 | 第72-73页 |
·南郊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相互关系发展的社会价值分析 | 第73-74页 |
·南郊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相互关系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74-76页 |
·基于社会互动的南郊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分析与评价 | 第76-84页 |
·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互动的形式 | 第76-77页 |
·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互动的要素分析 | 第77-80页 |
·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互动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80页 |
·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互动的资源分析 | 第80-82页 |
·雁塔路地段校园与周边环境互动发展的评价 | 第82-84页 |
·小结 | 第84-85页 |
5 西安南郊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整体发展研究 | 第85-97页 |
·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整体发展的趋势及意义 | 第85-87页 |
·趋势一:互动频繁,双方促进的可持续发展 | 第85-86页 |
·趋势二:空间共存、校城融合、共融共生 | 第86-87页 |
·意义——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 第87页 |
·基于互动视角的南郊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的整合 | 第87-91页 |
·校园空间与城市空间的再造 | 第87-89页 |
·校园与周边环境的功能整合 | 第89页 |
·校园公共设施与城市公共设施的整合 | 第89-90页 |
·校园文化与城市地区形象的建构 | 第90-91页 |
·南郊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整体发展的思路研究 | 第91-96页 |
·结构性原则的引入 | 第91-92页 |
·城市设计机制的引入 | 第92-93页 |
·规划设计手法的创新 | 第93-94页 |
·规划组织工作的革新 | 第94-95页 |
·多种建设开发方式的实施 | 第95-96页 |
·小结 | 第96-97页 |
6 结论 | 第97-100页 |
·结论 | 第97-98页 |
·论文研究的不足 | 第98-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4页 |
图表来源 | 第104-106页 |
附录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老校区与周边环境互动研究 | 第106-114页 |
附录2:大学师生生活方式对校园周边环境影响的问卷 | 第114-116页 |
附录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