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1 绪论 | 第10-18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广域测量系统概述 | 第11-12页 |
| ·WAMS的构成 | 第11-12页 |
| ·WAMS在电力系统中的发展现状 | 第12页 |
| ·国内外PMU配置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 ·考虑系统可观测性的PMU配置方法 | 第13页 |
| ·考虑改进状态估计准确性的PMU配置方法 | 第13-16页 |
| ·考虑系统同调性的PMU配置方法 | 第16页 |
| ·考虑潮流方程直接可解的PMU配置方法 | 第16-17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2 电网脆弱性研究 | 第18-32页 |
| ·电网脆弱性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8-19页 |
| ·电网脆弱性来源 | 第18-19页 |
| ·电网脆弱性研究意义 | 第19页 |
| ·电网脆弱性研究方法 | 第19-23页 |
| ·复杂网络理论法 | 第19-20页 |
| ·能量函数法 | 第20-21页 |
| ·风险理论法 | 第21-22页 |
| ·灵敏度分析法 | 第22-23页 |
| ·基于广义特勒根定理灵敏度分析的电网脆弱性分析方法 | 第23-31页 |
| ·电力网络灵敏度分析计算 | 第24-25页 |
| ·基于广义特勒根定理的电力网络母线脆弱性 | 第25-26页 |
| ·基于广义特勒根定理的电力网络支路脆弱性 | 第26-28页 |
| ·IEEE14与IEEE30节点脆弱性分析结果 | 第28-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3 PMU最优配置研究 | 第32-50页 |
| ·PMU的同步相量测量原理与作用 | 第32-34页 |
| ·PMU可观测理论分析 | 第34-35页 |
| ·PMU可观测性定义 | 第34-35页 |
| ·PMU可观测性判定方法 | 第35页 |
| ·基于PMU可观测性的配置方法 | 第35-40页 |
| ·动态规划法 | 第35-37页 |
| ·遗传算法 | 第37页 |
| ·离散粒子群优化算法 | 第37-39页 |
| ·混合算法 | 第39-40页 |
| ·基于图论的PMU配置方法 | 第40-48页 |
| ·深度优先搜索法 | 第41-43页 |
| ·最小生成树法 | 第43-45页 |
| ·基于回归方式的生成树算法 | 第45-46页 |
| ·算例 | 第46-48页 |
| ·考虑N-1情况的PMU最优配置 | 第48-49页 |
| ·考虑N-1情况的基于回归方式的生成树算法 | 第48页 |
| ·算例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4 电力系统状态估计及方法 | 第50-57页 |
| ·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的背景 | 第50页 |
| ·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的基本方法 | 第50-54页 |
| ·加权最小二乘算法 | 第50-52页 |
| ·动态状态估计 | 第52-53页 |
| ·基于PMU量测的电力系统状态估计 | 第53-54页 |
| ·算例 | 第54-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5 基于电网脆弱性和经济性的PMU最优配置 | 第57-68页 |
| ·配置流程 | 第57页 |
| ·算例及分析 | 第57-67页 |
| ·IEEE14节点PMU配置 | 第57-62页 |
| ·IEEE30节点PMU配置 | 第62-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 ·研究展望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