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LVDS 的特点和研究现状 | 第7-8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8-9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安排 | 第9页 |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9-11页 |
第二章 信号传输方式的选择 | 第11-21页 |
·信号完整性 | 第11-16页 |
·反射 | 第11-12页 |
·串扰(Crosstalk) | 第12-14页 |
·同时开关噪声(SSN) | 第14-15页 |
·电磁辐射(EMI) | 第15页 |
·趋肤效应和介电损耗 | 第15-16页 |
·传输线分析 | 第16-18页 |
·传输线基本原理 | 第16-18页 |
·传输线的分类 | 第18页 |
·高速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分析 | 第18-19页 |
·信号传输模型分析 | 第19-20页 |
·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LVDS 驱动器设计 | 第21-41页 |
·LVDS 整体电路分析 | 第21-23页 |
·LVDS 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 | 第21-22页 |
·LVDS 标准分析 | 第22页 |
·LVDS 电路结构的优势 | 第22-23页 |
·共模反馈电路设计 | 第23-25页 |
·电平转换电路 | 第25-27页 |
·缓冲电路设计 | 第25-27页 |
·电平转换实现 | 第27页 |
·基准源设计 | 第27-33页 |
·与电源无关的偏置 | 第28-29页 |
·与温度无关的基准 | 第29-30页 |
·改进的基准电压源 | 第30-33页 |
·预加重电路 | 第33-37页 |
·传统的预加重电路 | 第33-34页 |
·双电流源预加重电路 | 第34-37页 |
·驱动器模拟 | 第37-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接收器设计 | 第41-51页 |
·接收器的整体分析 | 第41-42页 |
·预放大器的设计 | 第42-44页 |
·迟滞比较器和输出缓冲器的设计 | 第44-47页 |
·失效保护电路设计 | 第47-48页 |
·模拟结果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版图的实现 | 第51-59页 |
·设计过程简介 | 第51页 |
·版图设计规则 | 第51-52页 |
·单管版图设计 | 第52页 |
·对称性设计 | 第52-54页 |
·版图设计 | 第54-57页 |
·闩锁效应(latch-up)和天线效应(PAE) | 第54-55页 |
·静电保护 | 第55-56页 |
·版图实现 | 第56-57页 |
·小结 | 第57-5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