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法国违宪审查制度比较及借鉴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法治标尺——违宪审查一般理论 | 第8-14页 |
第一节 制度缘起 | 第8-11页 |
一、概念辨析 | 第8-9页 |
二、确立标志 | 第9-11页 |
第二节 价值评议 | 第11-14页 |
一、深刻内涵 | 第11-12页 |
二、历史意蕴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比较分析——美国与法国违宪审查之差异 | 第14-35页 |
第一节 生成过程比较 | 第14-21页 |
一、首开先河的美国制度形成 | 第14-17页 |
二、另辟蹊径的法国制度形成 | 第17-21页 |
第二节 理论依据比较 | 第21-27页 |
一、美国违宪审查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二、法国违宪审查理论依据 | 第24-27页 |
第三节 构成要素比较 | 第27-35页 |
一、美国违宪审查构成要素 | 第27-31页 |
二、法国违宪审查构成要素 | 第31-35页 |
第三章 可资借鉴——中国违宪审查模式探寻 | 第35-52页 |
第一节 借鉴意义——美、法制度对中国的启迪 | 第35-41页 |
一、美利坚之经验 | 第35-38页 |
二、法兰西之启示 | 第38-41页 |
第二节 深入分析——中国建立违宪审查的问题 | 第41-46页 |
一、必要性的应然视角分析 | 第42-43页 |
二、障碍性的实然视角分析 | 第43-46页 |
第三节 突破障碍——中国违宪审查构建可行性 | 第46-48页 |
一、突破宪法意识障碍 | 第47页 |
二、突破司法适用障碍 | 第47页 |
三、突破审查主体障碍 | 第47-48页 |
第四节 扬长避短——中国违宪审查的选择创新 | 第48-52页 |
一、中国制度建构 | 第48-50页 |
二、优长概括评价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