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1章 蜉蝣目昆虫化石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1-21页 |
·世界蜉蝣目昆虫化石研究简史 | 第11-16页 |
·中国蜉蝣目昆虫化石研究简史 | 第16-17页 |
·蜉蝣化石在地层划分与对比研究中的意义 | 第17-18页 |
·蜉蝣目化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中国蜉蝣目昆虫化石研究展望 | 第19-21页 |
第2章 蜉蝣目昆虫的地质历史与古生态 | 第21-29页 |
·蜉蝣目昆虫的地质历史 | 第21-26页 |
·蜉蝣古生态 | 第26-28页 |
·蜉蝣目在昆虫纲中的系统发育地位 | 第28-29页 |
第3章 研究材料,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9-31页 |
·研究材料 | 第29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9-30页 |
·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第4章 化石产地、时代和典型地层剖面介绍 | 第31-41页 |
·地层划分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 第31-32页 |
·典型地层剖面及时代 | 第32-41页 |
·九龙山组(J2) | 第32-37页 |
·义县组(K1) | 第37-41页 |
第5章 蜉蝣目昆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和系统发育 | 第41-54页 |
·外部形态 | 第41-47页 |
·生物学 | 第47-49页 |
·蜉蝣高级阶元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的演化历史 | 第49-54页 |
第6章 中国蜉蝣目化石系统描述 | 第54-91页 |
·短丝蜉科Siphlonuridae Banks, 1900 | 第54-65页 |
·多分支蜉属Multramificans Huang, Liu & Sinitshenkova, 2007 | 第55-58页 |
·侏罗短丝蜉属Jurassonurus Huang, Ren & Sinitshenkova,2008 | 第58-63页 |
·莫格祖内拉蜉属Mogzonurella Sinitshenkova, 1985 | 第63-65页 |
·六族蜉蝣科Hexagenitidae Lameere, 1917 | 第65-74页 |
·美丽蜉属Epicharmeropsis Huang, Ren & Shih, 2007 | 第66-72页 |
·西伯利亚蜉属 Siberiogenites Sinitshenkova, 1985 | 第72-74页 |
·珠蜉科Mesonetidae Tshernova, 1969 | 第74-84页 |
·珠蜉属Mesoneta Brauer, Redtenbacher & Ganglbauer, 1889 | 第75-77页 |
·暗蜉属Furvoneta Sinitshenkova, 1990 | 第77-80页 |
·棒蜉属Clavineta Sinitshenkova, 1991 | 第80-84页 |
·Epeoromimidae Tshernova, 1969 | 第84-87页 |
·叶状蜉属Foliomimus Sinitshenkova, 1985 | 第85-87页 |
·未定科 Family incertae sedis | 第87-91页 |
·原始蜉属Primigenus gen. nov | 第87-89页 |
·宽胸蜉属Eurythoracalis gen. nov | 第89-91页 |
第7章 九龙山组与义县组水生昆虫群落生态演替与环境变迁 | 第91-116页 |
前言 | 第91页 |
·水生昆虫化石统计 | 第91-97页 |
·水生昆虫化石的食性、栖境及其反映的生态学意义 | 第97-102页 |
·水生伴生类群 | 第102-110页 |
·水生生态系统结构、能流臆想图 | 第110-114页 |
·重构古地理环境 | 第114-115页 |
·小结 | 第115-116页 |
第8章 论我国热河生物群“三尾拟蜉蝣”分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意义 | 第116-124页 |
前言 | 第116页 |
·标准三尾拟蜉蝣的由来 | 第116-119页 |
·我国热河生物群中有关所谓“三尾拟蜉蝣”的问题 | 第119页 |
·美丽蜉蝣属与三尾拟蜉蝣的比较 | 第119-121页 |
·结论及思考 | 第121-124页 |
第9章 总结 | 第124-126页 |
参考文献(Reference) | 第126-144页 |
致谢 | 第144-146页 |
作者简介 | 第146-148页 |
图版说明 | 第148-161页 |
附录 | 第161-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