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大桥桥址高边坡稳定性评价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9-24页 |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节理岩体变形及稳定性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21页 |
| ·节理岩体(基本)力学特性模拟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节理岩体边坡渗流场与形变场耦合效应 | 第13-17页 |
| ·节理岩体潜在失稳范围与稳定性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21-24页 |
| 第2章 区域及桥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 第24-37页 |
| ·自然地理及区域地质背景 | 第24-26页 |
| ·气象水文 | 第24页 |
| ·地形地貌 | 第24-25页 |
| ·地层岩性 | 第25页 |
| ·地质构造 | 第25页 |
|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 第25-26页 |
| ·桥址区边坡工程地质条件 | 第26-37页 |
| ·桥址区斜坡形态 | 第26-28页 |
| ·桥址区斜坡岩性组成 | 第28页 |
| ·桥址区斜坡岩体结构 | 第28-34页 |
| ·桥址区斜坡卸荷风化特征 | 第34-35页 |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35页 |
| ·岩体物理力学特性 | 第35-37页 |
| 第3章 桥址区边坡失稳模式及稳定性分区 | 第37-46页 |
| ·自然斜坡变形破坏现象及失稳模式分析 | 第37-40页 |
| ·工程边坡失稳模式分析 | 第40-43页 |
| ·工程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 第40-41页 |
| ·工程边坡可能失稳模式的定性分析 | 第41-43页 |
| ·桥址区工程边坡治理及稳定性验算分区 | 第43-46页 |
| ·S211端边坡(桥基)分区 | 第43-45页 |
| ·金汤端边坡(桥基)分区 | 第45-46页 |
| 第4章 桥址区高边坡稳定性的数值分析 | 第46-76页 |
| ·概述 | 第46页 |
| ·FLAC基本原理及建模技术 | 第46-51页 |
| ·建模技术 | 第46-47页 |
| ·FLAC-3D基本原理 | 第47-50页 |
| ·节理岩体边坡数值模型的概化 | 第50-51页 |
| ·右岸边坡稳定性的数值模拟计算 | 第51-65页 |
| ·模型建立及参数选取 | 第52-54页 |
| ·自然状态下边坡数值摸拟结果及分析 | 第54-56页 |
| ·开挖后边坡数值摸拟结果及分析 | 第56-60页 |
| ·蓄水+桥梁荷载边坡数值摸拟结果及分析 | 第60-65页 |
| ·小结 | 第65页 |
| ·左岸边坡稳定性的数值模拟计算 | 第65-76页 |
| ·模型建立及参数选取 | 第65-67页 |
| ·自然状态下边坡数值摸拟结果及分析 | 第67-68页 |
| ·开挖后边坡数值摸拟结果及分析 | 第68-71页 |
| ·蓄水+桥梁荷载边坡数值摸拟结果及分析 | 第71-75页 |
| ·小结 | 第75-76页 |
| 第5章 桥址区高边坡极限平衡分析与评价 | 第76-87页 |
| ·计算方法简述 | 第76-77页 |
| ·右岸(S211端)边坡刚性极限平衡计算 | 第77-81页 |
| ·右岸边坡整体稳定性验算 | 第77-79页 |
| ·右岸边坡局部稳定性计算 | 第79-81页 |
| ·左岸(金汤端)边坡刚性极限平衡计算 | 第81-85页 |
| ·左岸边坡整体稳定性验算 | 第82-83页 |
| ·左岸边坡局部稳定性计算 | 第83-85页 |
| ·桥址区边坡稳定性综合评价 | 第85-87页 |
| 第6章 桥址区边坡及桥基加固设计建议 | 第87-94页 |
| ·边坡(桥基)加固设计依据及原则 | 第87页 |
| ·边坡(桥基)锚固设计方案 | 第87-93页 |
| ·边坡防护辅助措施(RX-050型被动网) | 第93-94页 |
| 第7章 结论及建议 | 第94-96页 |
| 致谢 | 第96-97页 |
| 参考文献 | 第97-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