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3页 |
| ·耳语音转换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耳语音转换研究的现状和发展 | 第10-11页 |
| ·耳语音转换的难点分析 | 第11-12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耳语音的特点 | 第13-20页 |
| ·语音发音系统 | 第13-16页 |
| ·耳语音的特点 | 第16-1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7-20页 |
| 第三章 语音信号生成的数学模型及耳语转换法概述 | 第20-32页 |
| ·语音信号生成的数学模型 | 第20-29页 |
| ·激励模型 | 第20-21页 |
| ·共振峰模型 | 第21-24页 |
| ·级联型 | 第21-22页 |
| ·并联型 | 第22-23页 |
| ·混合型 | 第23-24页 |
| ·基于线性预测参数的声道合成器 | 第24-26页 |
| ·直接形式的递归结构 | 第24-25页 |
| ·基于线谱对参数的声道合成器[4 0?4 3] | 第25-26页 |
| ·辐射模型 | 第26-27页 |
| ·语音信号的数学模型 | 第27-29页 |
| ·耳语音转换方法概述 | 第29-31页 |
| ·线性预测法 | 第29-30页 |
| ·同态信号处理方法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RBF 神经网络 | 第32-44页 |
| ·人工神经网络简介 | 第32页 |
| ·神经网络的特点 | 第32-33页 |
| ·RBF 神经网络 | 第33-42页 |
| ·RBF 神经网络模型 | 第33-37页 |
| ·RBF 网络的学习算法 | 第37-42页 |
| ·RBF 网络与多层感知器的比较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五章 基于RBF 神经网络的耳语音转换系统的设计 | 第44-53页 |
| ·耳语音的预处理 | 第44-45页 |
| ·耳语音的端点检测 | 第45-49页 |
| ·HHT 和EMD 的原理及实现 | 第45-46页 |
| ·EMD 拟合特征应用于耳语音端点检测算法 | 第46-49页 |
| ·线谱对参数的提取 | 第49-51页 |
| ·基于RBF 神经网络的耳语音转换系统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六章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53-69页 |
| ·仿真结果 | 第53-60页 |
| ·转换耳语音质量的主客观评价及其结果分析 | 第60-68页 |
| ·语音质量的主观评价 | 第60-61页 |
| ·语音质量的客观评价 | 第61-68页 |
| ·线谱对参数失真测度 | 第62-63页 |
| ·板仓-斋田谱失真度 | 第63-65页 |
| ·Mel 频率倒谱系数失真测度 | 第65-66页 |
| ·巴克谱失真距离测度 | 第66-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 ·总结 | 第69-70页 |
| ·对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7-78页 |
| 附录 主要英文缩写对照表 | 第78-79页 |
| 附录 插图目录索引 | 第79-81页 |
| 附录 表格目录索引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详细摘要 | 第83-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