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导论 | 第11-15页 |
一、选题的背景、角度和写作的目的 | 第11-12页 |
二、研究的方法 | 第12页 |
(一)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 | 第12页 |
(二) 比较分析方法 | 第12页 |
(三) 调查方法和总结方法 | 第12页 |
(四) 文献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第一章 公司经理职权概述 | 第15-29页 |
一、公司经理及其法律地位 | 第15-22页 |
(一) 公司经理概述 | 第15-17页 |
(二) 公司经理的法律地位 | 第17-22页 |
二、公司经理权与经理职权的比较 | 第22-27页 |
(一) 公司经理权与经理职权关系的几种观点 | 第22-23页 |
(二) 公司经理权 | 第23-24页 |
(三) 公司经理职权 | 第24-26页 |
(四) 公司经理权与经理职权的区别和联系 | 第26-27页 |
三、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经理职权的比较 | 第27-29页 |
(一) 上市公司经理职权的特点及与非上市公司经理职权的不同 | 第27-28页 |
(二) 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经理职权的功效对比 | 第28-29页 |
第二章 上市公司经理职权的模式、特点及我国的选择 | 第29-36页 |
一、两大法系上市公司经理职权的模式和特点 | 第29-33页 |
(一) 大陆法系上市公司经理职权 | 第29-30页 |
(二) 英美法系上市公司经理职权 | 第30-33页 |
二、我国上市公司经理职权的模式和特点 | 第33-34页 |
(一) 上市公司经理职权的模式---"法定+意定" | 第33页 |
(二) 对上市公司经理职权"法定+意定"模式的探讨 | 第33-34页 |
三、我国上市公司经理职权宜选法定经理权下的意定模式 | 第34-36页 |
(一) 法定公司经理权 | 第34-35页 |
(二) 意定公司经理职权 | 第35-36页 |
第三章 上市公司经理职权与董事会职权的界限剖析 | 第36-54页 |
一、上市公司经理职权与董事会职权的规定和存在的问题 | 第36-49页 |
(一) 上市公司经理职权与董事会职权的规定 | 第36-37页 |
(二) 上市公司经理职权与董事会职权的规定存在的问题 | 第37-49页 |
二、上市公司经理职权与董事会职权的重新分工 | 第49-54页 |
(一) 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权的调整 | 第49-50页 |
(二) 日常经营事项决策权的调整 | 第50页 |
(三) 董事会对经理的监督、制衡 | 第50页 |
(四) 根据具体情况调节董事会对上市公司经理的授权 | 第50-54页 |
第四章 完善并有效制衡上市公司经理职权的建议 | 第54-59页 |
一、完善上市公司经理职权的建议 | 第54-55页 |
(一) 立法上的建议---《公司法》明确法定经理权,意定经理职权 | 第54页 |
(二) 实践上的建议---中国证监会出台指引,公司《章程》明确规定,推动上市公司经理职权的意定化 | 第54-55页 |
二、制衡上市公司经理职权的建议 | 第55-59页 |
(一) 立法上的建议 | 第55-56页 |
(二) 实践上的建议 | 第56-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