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1949年河北省国统区难民问题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第1章 难民的形成 | 第11-14页 |
| ·河北"难民"的起源 | 第11-12页 |
| ·解放战争时期难民的产生 | 第12-14页 |
| 第2章 难民产生的原因和难民身份 | 第14-24页 |
| ·难民产生的原因 | 第14-18页 |
| ·躲避战争 | 第14-15页 |
| ·躲避政治斗争 | 第15-17页 |
| ·国民党的煽动 | 第17-18页 |
| ·难民身份 | 第18-24页 |
| ·难民职业构成 | 第18-19页 |
| ·难民身份 | 第19-22页 |
| ·难民人数统计中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 第3章 难民的逃亡路线 | 第24-26页 |
| ·从乡村到城市 | 第24页 |
| ·从乡村到铁路沿线 | 第24-25页 |
| ·从被解放城市到国民党控制的城市 | 第25页 |
| ·从省内到省外 | 第25-26页 |
| 第4章 国民党政府的难民救济及利用 | 第26-39页 |
| ·难民救济 | 第26-28页 |
| ·救济手段 | 第26-27页 |
| ·救济款物数量及分配 | 第27-28页 |
| ·难民训练和利用 | 第28-39页 |
| ·第一阶段:以收容、救济为主 | 第30-31页 |
| ·第二阶段:救济和利用并重 | 第31-35页 |
| ·第三阶段:以军事利用为主,救济为辅 | 第35-39页 |
| 第5章 青年学生难民 | 第39-42页 |
| ·抗战胜利后的青年救济和复学 | 第39页 |
| ·内战爆发和青年救济 | 第39-40页 |
| ·青年救济的军事化 | 第40-41页 |
| ·青年难民学生的觉悟 | 第41-42页 |
| 结语 | 第42-43页 |
| 注释 | 第43-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