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城市化中的农转非社区转型问题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1 绪论第8-17页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8页
   ·研究目的与方法第8-9页
     ·研究目的第8-9页
     ·研究方法第9页
   ·农转非社区的涵义第9-11页
     ·农转非社区的基本概念第9-10页
     ·农转非社区形成原因第10-11页
     ·农转非社区的不同类型第11页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第11-17页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第11-14页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第14-17页
2 重庆市沙坪坝区农转非社区的基本情况第17-20页
   ·沙坪坝区农转非社区的发展现状第17页
   ·沙坪坝区农转非社区的相关措施第17-18页
     ·改革户籍制度第17-18页
     ·改造“城中村”第18页
     ·创新“农迁户”政策第18页
     ·缩小城乡差距第18页
     ·拓展城区建设第18页
   ·沙坪坝区农转非社区发展的战略目标第18-20页
3 农转非社区调查实证分析第20-31页
   ·实地调查的目的、意义第20页
   ·实地调查的人口统计分析第20-21页
   ·实证调查的数据分析和基本结论第21-31页
     ·实证调查的数据分析第21-30页
     ·实证调查的基本结论第30-31页
4 农转非社区转型中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第31-36页
   ·问题第31-33页
     ·小生产意识明显第31页
     ·社会网络遭到破坏第31-32页
     ·社区意识缺乏第32页
     ·没有专门技术就业难第32页
     ·社区管理专业水平差第32-33页
     ·城市社会保障制度不配套第33页
   ·原因分析第33-36页
     ·传统观念因素第33页
     ·社会歧视因素第33-34页
     ·文化差异因素第34页
     ·政策执行因素第34页
     ·政府行为因素第34-36页
5 解决农转非社区转型中问题的对策与建议第36-42页
   ·对策第36-40页
     ·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农转非居民的社会保障程度第36-37页
     ·扩大农转非居民社会交往,尽快融入城市主流社会第37页
     ·开展文化公德素质教育,培养农转非居民的社区意识和参与行为第37-38页
     ·改善农转非社区的人居环境,增强农转非居民的归属感第38页
     ·强化政府科学发展观,搞好农转非社区与现代城市社区的接轨第38-40页
   ·建议第40-42页
     ·政府放权第40页
     ·增设农转非社区管理部门第40页
     ·成立社区市民学校第40-41页
     ·改变补偿方法第41页
     ·建立农转非居民创业基金第41-42页
6 结论第42-44页
致谢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附录第47-54页
 A 城市化进程中农转非社区情况调查问卷第47-50页
 B 陈家桥访谈笔录第50-52页
 C 桥东社区访谈笔录第52-53页
 D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53-54页
 E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评析波斯纳财富最大化理论
下一篇: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探析--以汶川地震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