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5页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第15-17页 |
缩略词表 | 第17-2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21-53页 |
1 植物细胞培养的研究进展 | 第21-25页 |
·植物悬浮细胞培养研究概况 | 第21页 |
·影响植物悬浮细胞系建立的因素 | 第21-24页 |
·植物悬浮细胞系在逆境生理研究的应用 | 第24-25页 |
2 镉(Cd)对植物毒害及植物耐镉机理研究进展 | 第25-37页 |
·Cd对植物的毒性效应 | 第25-27页 |
·植物对Cd的耐性机制 | 第27-37页 |
3 外源物质缓解重金属Cd胁迫的研究进展 | 第37-42页 |
·锌(Zn) | 第37-39页 |
·铁(Fe) | 第39-40页 |
·谷胱甘肽(GSH) | 第40-41页 |
·水杨酸(SA) | 第41-42页 |
4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3页 |
第二章 不同耐镉性大麦基因型悬浮细胞系的构建及镉胁迫对细胞活性的影响 | 第53-6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4-57页 |
·大麦悬浮细胞系的建立 | 第54-55页 |
·大麦悬浮细胞生长量及pH的测定 | 第55-56页 |
·不同浓度Cd胁迫对大麦细胞活性的影响 | 第56-5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7-62页 |
·大麦悬浮细胞系的建立 | 第57-59页 |
·大麦悬浮细胞系的生长特性 | 第59-60页 |
·不同浓度Cd胁迫对大麦细胞活性的影响 | 第60-62页 |
3 讨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第三章 锌、铁对镉胁迫下大麦悬浮细胞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 | 第66-8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7-69页 |
·细胞培养及处理 | 第67-68页 |
·分析测定方法 | 第68-69页 |
·统计分析 | 第6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9-74页 |
·不同浓度Zn和Fe对Cd胁迫下大麦悬浮细胞活力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 | 第69-70页 |
·不同浓度Zn和Fe对Cd胁迫下大麦细胞膜脂过氧化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 | 第70-71页 |
·不同浓度Zn和Fe对Cd胁迫下大麦细胞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 | 第71-74页 |
3 讨论 | 第74-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第四章 外源GSH和SA对镉胁迫下大麦悬浮细胞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 | 第83-10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5-86页 |
·细胞培养及处理 | 第85页 |
·分析测定方法 | 第85-86页 |
·统计分析 | 第8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6-98页 |
·外源GSH和SA对Cd胁迫下大麦悬浮细胞活力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 | 第86-87页 |
·外源GSH和SA对Cd胁迫下大麦细胞膜脂过氧化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 | 第87-88页 |
·外源GSH和SA对Cd胁迫下大麦细胞SOD、POD和CAT活性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 | 第88-91页 |
·外源GSH和SA对Cd胁迫下大麦细胞AsA-GSH循环相关抗氧化酶活性及抗氧化剂含量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 | 第91-98页 |
3 讨论 | 第98-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7页 |
第五章 大麦(PC1163)和小麦(PC998)悬浮细胞系的构建及其耐渗透胁迫差异的机理 | 第107-12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08-111页 |
·细胞培养及处理 | 第108-110页 |
·分析测定方法 | 第110-11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11-115页 |
·小麦和大麦单细胞培养体系的建立 | 第111-112页 |
·NaCl和PEG处理对小麦(PC998)和大麦(PC1163)细胞活力的影响 | 第112-113页 |
·NaCl和PEG处理对小麦(PC998)和大麦(PC1163)悬浮细胞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113页 |
·NaCl和PEG处理对小麦(PC998)和大麦(PC1163)细胞P5CS和P5CR转录水平的影响 | 第113-115页 |
·NaCl和PEG处理对大麦(PC1163)悬浮细胞醇溶蛋白编码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 第115页 |
3 讨论 | 第115-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