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小净距隧道断面和净距优化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选题背景及论文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大跨度小净距隧道断面优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大跨度平行小净距隧道相互影响研究 | 第14-15页 |
·大跨度小净距隧道断面开挖及净距的数值模拟 | 第15-16页 |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页 |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新屋隧道工程特点及施工工艺 | 第18-25页 |
·新屋隧道工程特点 | 第18-21页 |
·新屋隧道工程概况 | 第18页 |
·水文气象 | 第18-19页 |
·工程地质 | 第19页 |
·隧道设计情况 | 第19-21页 |
·工程重难点 | 第21页 |
·隧道施工工艺 | 第21-25页 |
·双侧壁导坑法 | 第21-22页 |
·三台阶导坑法 | 第22-23页 |
·CD法 | 第23-25页 |
第3章 大跨度小净距公路隧道断面优化分析 | 第25-51页 |
·单个圆形隧道的应力状态分析 | 第25-31页 |
·隧洞开挖前的初始应力状态 | 第25页 |
·隧洞开挖后的二次应力场 | 第25-28页 |
·隧洞开挖后的三次应力场 | 第28-30页 |
·支护阻力的作用分析 | 第30-31页 |
·大断面隧道设计参数研究 | 第31-38页 |
·隧洞开挖后的力学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6页 |
·工程应用 | 第36-38页 |
·隧道形状的优化 | 第38-40页 |
·椭圆形隧道形状优化 | 第38-40页 |
·本工程中设计中的应用 | 第40页 |
·扁平大断面隧道形状的优化数值分析 | 第40-50页 |
·FLAC3D软件简介 | 第40-42页 |
·摩尔-库伦破坏准则 | 第42-44页 |
·计算模型及边界条件 | 第44-45页 |
·计算参数 | 第45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5-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大跨度平行小净距隧道相互影响研究 | 第51-72页 |
·两平行小净距圆形隧道相互影响理论分析 | 第51-52页 |
·大跨度平行小净距公路隧道模型试验 | 第52-70页 |
·模型相似原理 | 第52-54页 |
·试验目的 | 第54页 |
·试验装置 | 第54-55页 |
·试验项目及测试方法 | 第55-56页 |
·试验工况 | 第56-58页 |
·试验过程 | 第58-65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5-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5章 大跨度小净距隧道相互影响数值分析 | 第72-80页 |
·计算工况 | 第72页 |
·模型及边界条件 | 第72-73页 |
·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73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73-79页 |
·周边位移 | 第73-74页 |
·最大主应力云图 | 第74-75页 |
·二衬截面轴力 | 第75-76页 |
·二衬截面弯矩 | 第76-77页 |
·塑性区分布 | 第77-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80-82页 |
·断面优化分析 | 第80页 |
·大跨度小净距隧道相互影响研究 | 第80-82页 |
第7章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 | 第86页 |
获奖情况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