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1 前言 | 第11-17页 |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1-13页 |
·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体育人力资源概念的研究 | 第13-14页 |
·体育人力资源的各项资源概念的研究 | 第14-15页 |
·体育人力资源现状的研究 | 第15-16页 |
·体育人力资源一体化的研究 | 第16-17页 |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 第17-19页 |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文献资料 | 第17-18页 |
·调查 | 第18-19页 |
·数理统计 | 第19页 |
·逻辑分析 | 第19页 |
3 山东省体育人力资源现状与分析 | 第19-27页 |
·山东省学校体育人力资源现状与分析 | 第19-21页 |
·山东省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的现状与分析 | 第21-25页 |
·山东省教练员的现状分析 | 第21-23页 |
·山东省运动员的现状分析 | 第23-25页 |
·山东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与分析 | 第25-27页 |
4 影响山东省体育人力资源一体化配置的主要因素与分析 | 第27-46页 |
·影响体育教师的因素 | 第28-33页 |
·影响教练员的因素 | 第33-40页 |
·影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因素 | 第40-46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46-55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建议 | 第47页 |
·对实现山东省体育人力资源一体化实行机制的设想 | 第47-55页 |
·政府支持,体、教部门联动服务 | 第48-49页 |
·由传统的学校、社区、竞训组织的局部整合向以新区域机构协会、俱乐部、沙龙等新兴体育组织整合人才资源过渡 | 第49-50页 |
·打破政策(地域、人事身份或职业)壁垒,建立科学规范的培养使用人力资源的体制、机制、(职业培训,持证上岗合同约定,按劳付酬) | 第50-52页 |
·3.1 调动积极性,实行奖惩制度 | 第50-51页 |
·改善工作环境 | 第51-52页 |
·公平合理的利益原则与机制 | 第52页 |
·目标一致的促合机制 | 第52页 |
·市场导向的牵引机制 | 第52页 |
·共守协议的行动机制 | 第52页 |
·互惠互利的利益机制 | 第52页 |
·信息公开共享的机制 | 第52-55页 |
·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系统,实现体育人力资源的公开化、网络化、开放化、共享化 | 第52-53页 |
·充分利用一切大众传媒加大对新体育,新生活和全民健身的宣传 | 第53-54页 |
·将体育人力资源的信息以及场馆信息整理备案,制作专门的网站 | 第54-55页 |
6 注释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附件1 山东省体育人力资源一体化实行机制研究调查问卷专家问卷及访谈提纲 | 第60-61页 |
附件2 对山东省体育人力资源一体化实行机制研究调查问卷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