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前言 | 第7-8页 |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 ·选题依据 | 第7页 |
| ·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第7-8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8-14页 |
| ·有关概念的界定 | 第8页 |
| ·对体育、健康概念的界定 | 第8页 |
| ·兴趣和动机 | 第8页 |
| ·身体素质敏感期 | 第8页 |
| ·国外对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的研究 | 第8-9页 |
| ·国内对小学体育教学方面的相关研究 | 第9-13页 |
| ·对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相关研究 | 第9-10页 |
| ·对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相关研究 | 第10页 |
| ·对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相关研究 | 第10-12页 |
| ·对于小学体育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 | 第12-13页 |
| ·小学生生理特点 | 第13页 |
| ·小学低年级学生体育活动的心理特点 | 第13-14页 |
| ·小结 | 第14页 |
| 3. 研究构想与研究路线 | 第14页 |
| 4.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4-17页 |
| ·研究对象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15页 |
| ·访谈法 | 第15页 |
| ·问卷调查法 | 第15-17页 |
| ·数理统计法 | 第17页 |
| 5. 结果与分析 | 第17-39页 |
| ·关于上海市小学低年级《体育与健身》课程的调查 | 第17-20页 |
| ·课程的目标设置情况调查 | 第17-18页 |
| ·体育与健身课程设置情况调查 | 第18页 |
| ·小学低年级课程的内容与课时分配及要求情况调查 | 第18页 |
| ·小学低年级《体育与健身》课程具体内容与要求 | 第18-20页 |
| ·教师基本情况的调查及分析 | 第20-22页 |
| ·教师性别和职称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 第20页 |
| ·教师年龄、学历及工作年限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 第20-21页 |
| ·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研究的形式 | 第21-22页 |
| ·学生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 第22页 |
| ·学生年龄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 第22页 |
| ·小学低年级《体育与健身》课开展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 第22-32页 |
| ·小学低年级教师对《体育与健身》课教学目标的认知状况 | 第22-23页 |
| ·小学低年级《体育与健身》课教学内容选择的调查与分析 | 第23-25页 |
| ·小学低年级《体育与健身》课教学方法和手段选择的调查与分析 | 第25-28页 |
| ·小学低年级《体育与健身》课教学组织形式的调查与分析 | 第28页 |
| ·小学低年级《体育与健身》课的考核与评价调查与分析 | 第28-29页 |
| ·上海市部分小学场地器材设施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 第29页 |
| ·运动会的开展情况调查 | 第29-30页 |
| ·上海市小学低年级《体育与健身》参考教材状况调查分析 | 第30页 |
| ·上海市部分小学低年级《体育与健身》课教师对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重视情况调查 | 第30-31页 |
| ·上海市部分小学低年级《体育与健身》课教学总体效果调查 | 第31-32页 |
| ·影响上海市部分小学低年级《体育与健身》课教学的因素分析 | 第32-34页 |
| ·上海部分小学低年级《体育与健身》课教学的完善措施 | 第34-39页 |
| ·教学实施方面的完善措施 | 第34-36页 |
| ·教学保障方面的完善措施 | 第36-39页 |
| 6. 结论 | 第39-40页 |
| 7. 致谢 | 第40-41页 |
| 8.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 附件1 | 第42-46页 |
| 附件2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