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双边FTA谈判中的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0页
 第一节 本文选题依据第17-23页
  一、研究背景第17-20页
  二、研究意义第20-22页
  三、研究目的第22-23页
 第二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第23-26页
  一、研究思路第23-24页
  二、研究方法第24-26页
 第三节 本文创新点第26-28页
 第四节 全文安排第28-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二章 相关文献的回顾与评述第30-60页
 第一节 双边FTA 的发展及理论评述第30-41页
  一、双边FTA 的历史发展第30-36页
  二、FTA 相关理论回顾与评述第36-41页
 第二节 双边FTA 谈判理论的回顾及评述第41-53页
  一、谈判理论回顾第41-45页
  二、双层博弈理论第45-51页
  三、双层博弈论的应用第51-53页
 第三节 GTAP 模型原理及其应用第53-58页
  一、CGE 模型原理第53-56页
  二、GTAP 模型的应用第56-58页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三章 双边FTA 谈判模型第60-155页
 第一节 双边FTA 谈判模型构建的缘起第60-62页
  一、模型建立的必要性第60-61页
  二、模型建立目的第61-62页
 第二节 双边FTA 谈判模型的要素第62-72页
  一、谈判意愿要素第62-63页
  二、双层博弈理论要素分析第63-69页
  三、CGE 模型要素分析第69-72页
 第三节 双边FTA 谈判模型中各要素之间的逻辑联系第72-126页
  一、整体谈判过程各阶段的逻辑联系第72-80页
  二、各阶段谈判要素的双层博弈理论逻辑联系第80-126页
 第四节 双边FTA 谈判模型的建立第126-154页
  一、谈判准备阶段的联合指数分析法第127-139页
  二、正式谈判阶段的模型合成第139-152页
  三、谈判终局逆向分析法第152-154页
 本章小结第154-155页
第四章 中韩FTA 谈判的实证研究第155-216页
 第一节 谈判战略意愿分析第155-166页
  一、中国和韩国经济概况第155-157页
  二、双边经贸概况第157-161页
  三、中、韩经济合作概况第161-165页
  四、谈判战略意愿分析第165-166页
 第二节 谈判标的分析第166-181页
  一、谈判标的分类第167-174页
  二、潜在谈判策略分析第174-178页
  三、谈判标的分类和策略综合分析第178-181页
 第三节 国内层面谈判分析第181-193页
  一、韩国策略的理性预期第181-186页
  二、局部均衡模型与数据分析第186-189页
  三、局部均衡实证分析第189-193页
 第四节 国际层面谈判分析第193-199页
  一、核心理论模型第193-194页
  二、数据分析第194-196页
  三、动态博弈结果第196-199页
 第五节 GTAP 模拟分析第199-215页
  一、数据更新第200-207页
  二、关税削减模拟第207-208页
  三、逆向分析第208-211页
  四、最佳策略模拟结果分析第211-215页
 本章小结第215-216页
第五章 双边FTA 谈判分析系统第216-225页
 第一节 政治因素1与谈判系统的构建第216-223页
  一、政治因素对模型的影响第217-219页
  二、谈判系统的构建第219-223页
 第二节 系统分析结果的校验及改进第223-224页
 本章小结第224-225页
全文总结、启示和待改进之处第225-229页
 一、全文总结第225-227页
 二、本文启示第227-228页
 三、待改进之处第228-229页
参考文献第229-237页
资料来源第237-238页
后记第238页

论文共2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流动性过剩到流动性紧缩--金融危机下的流动性特征
下一篇:混业经营趋势下金融企业的边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