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一、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农民 | 第11-12页 |
二、确保资金安全,取信于民 | 第12页 |
三、实施有利监督,降低成本 | 第12-13页 |
四、进行科学管理,民主决策 | 第13页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一、文献资料法 | 第15页 |
二、案例研究法 | 第15页 |
三、比较分析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信息化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应用的概述 | 第16-23页 |
第一节 信息化内涵 | 第16-17页 |
一、信息化概述 | 第16-17页 |
二、医疗信息特点 | 第17页 |
第二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内涵 | 第17-19页 |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概述 | 第17-18页 |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特点 | 第18-19页 |
第三节 信息技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的应用 | 第19-21页 |
一、信息技术是整个业务和管理活动的纽带 | 第19-20页 |
二、信息技术是组织和控制管理过程的依据 | 第20页 |
三、信息技术是决策和计划的核心 | 第20-21页 |
第四节 新农合信息化与城镇职工医保信息化的联系与区别 | 第21-23页 |
一、统一的网络平台、核心数据库系统和接口模式 | 第21页 |
二、统一药品诊疗库、医保卡和结付方式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的构成 | 第23-38页 |
第一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的概念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的模式与特点 | 第24-25页 |
一、单机操作模式 | 第24页 |
二、实时联网模式 | 第24-25页 |
三、非实时联网模式 | 第25页 |
第三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化基本架构 | 第25-36页 |
一、基本架构 | 第26-30页 |
二、基本内容 | 第30-36页 |
第四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关键要素 | 第36-38页 |
一、统一的信息标准 | 第36-37页 |
二、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现状、问题:以余姚为例 | 第38-48页 |
第一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沿革和现状 | 第38-41页 |
第二节浙江省余姚市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现状 | 第41-43页 |
第三节 制约因素及其产生原因的分析 | 第43-48页 |
一、政府公共职能管理职能的缺位 | 第43-45页 |
二、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规划 | 第45-46页 |
三、信息化人才匮乏 | 第46-48页 |
第五章 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化水平对策 | 第48-56页 |
第一节 加强政府公共管理职能 | 第48-52页 |
一、加大投入、拓展新农合信息化建设筹资渠道 | 第48-49页 |
二、加强新农合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 第49-50页 |
三、建设全国统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系统 | 第50-51页 |
四、加强农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 | 第51-52页 |
第二节 统筹规划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 | 第52-53页 |
一、深入调研、科学规划 | 第52-53页 |
二、联系实际、分部实施 | 第53页 |
第三节 加强新农合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 | 第53-56页 |
一、培育高水平的领导群体 | 第54页 |
二、组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 第54-55页 |
三、培训熟练的操作员 | 第55-56页 |
结语和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