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基于KMV模型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实证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英文摘要)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4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3页
 §1.3 本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第13页
 §1.4 本文的研究特色第13-14页
第二章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第14-18页
 §2.1 信用风险与信贷风险第14-15页
  §2.1.1 信用风险的概念第14页
  §2.1.2 信贷风险的概念第14-15页
  §2.1.3 信用风险与信贷风险的关系第15页
 §2.2 五级分类的历史沿革第15-16页
 §2.3 信贷资产五级风险分类第16-17页
 §2.4 十二级贷款分类操作第17-18页
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方法概述第18-26页
 §3.1 传统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第18-21页
  §3.1.1 专家制度法第18-19页
  §3.1.2 多元判别分析法第19-20页
  §3.1.3 Logistic回归模型第20页
  §3.1.4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第20-21页
 §3.2 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方法第21-26页
  §3.2.1 信用计量方法(Credit Metrics Model)第21-23页
  §3.2.2 信用风险附加模型(Credit Risk+)第23-24页
  §3.2.3 信用组合观点模型(Credit Portfolio View)第24-25页
  §3.2.4 穆迪公司的KMV模型第25-26页
第四章 基于期权定价理论的KMV模型及其计算方法第26-38页
 §4.1 KMV模型的理论基础第26-27页
 §4.2 KMV模型的框架第27-30页
 §4.3 KMV模型的参数修正及计算第30-38页
  §4.3.1 DP的估计第31-33页
  §4.3.2 非流通股的定价第33-35页
  §4.3.3 无风险利率r的调整第35-36页
  §4.3.4 预期违约率与违约距离的映射问题第36-38页
第五章 基于中小上市公司的KMV模型实证研究第38-44页
 §5.1 样本的选取第38页
 §5.2 模型的计算第38-40页
  §5.2.1 KMV模型参数的计算第38-39页
  §5.2.2 违约距离DD与预期违约率EDF计算第39-40页
 §5.3 实证结果分析第40-44页
  §5.3.1 模型的有效性分析第40-42页
  §5.3.2 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影响第42页
  §5.3.3 违约距离的敏感性分析第42-44页
第六章 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第44-47页
 §6.1 加快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和流程建设第44-45页
 §6.2 逐步实现信贷风险量化管理第45页
 §6.3 建立大型违约数据库,构建我国的违约距离与预期违约率的映射关系第45页
 §6.4 建立全方位信贷企业风险评估系统第45-47页
结论第47-48页
附录A 相关R程序第48-49页
附录B 2003年样本财务数据第49-52页
附录C 2006年样本计算结果第52-55页
附录D 职能管理模式与流程管理模式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致谢第59-60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平滑财务再保险:时间风险平滑策略与后验分红
下一篇:长期护理保险产品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