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一、宅基地使用权主体身份限制历史追踪 | 第9-12页 |
| (一) 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村居民身份 | 第9-11页 |
| 1. 农民宅基地所有权 | 第9页 |
| 2. 社员宅基地使用权 | 第9页 |
| 3. 农村居(村)民宅基地使用权 | 第9-10页 |
| 4. 所谓“城镇宅基地使用权” | 第10-11页 |
| (二) 身份限制曾经被解禁过 | 第11-12页 |
| 二、宅基地使用权主体身份限制的原因 | 第12-13页 |
| (一) 宅基地居住保障功能 | 第12-13页 |
| (二) 宅基地的集体归属 | 第13页 |
| 三、宅基地使用权取得方式与主体身份限制的关系 | 第13-18页 |
| (一) 宅基地使用权初始取得 | 第14-15页 |
| (二) 宅基地使用权继受取得 | 第15页 |
| (三) 不同取得方式与身份限制的关系 | 第15-18页 |
| 1. 全部限制说 | 第15-17页 |
| 2. 部分限制说 | 第17页 |
| 3. 申请限制说 | 第17-18页 |
| 四、宅基地使用权主体身份限制法律规定及存在问题 | 第18-27页 |
| (一) 有关实体方面的规定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18-25页 |
| 1. 《土地管理法》第43 条内容抽象、缺乏针对性 | 第18-20页 |
| 2. 城中村宅基地使用权法律适用不明确 | 第20-21页 |
| 3. 宅基地使用权批准行为法律性质不明 | 第21-23页 |
| 4. 宅基地使用权人称谓混乱 | 第23-24页 |
| 5. 缺失有针对性的责任追究制度 | 第24-25页 |
| (二) 有关程序方面的规定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 1. 本文案例当事人申请获取宅基地使用权证的过程 | 第25页 |
| 2. 结合案例看宅基地申请审批程序之漏洞 | 第25-27页 |
| 五、完善宅基地使用权主体身份限制制度 | 第27-31页 |
| (一) 实体方面完善之建议 | 第27-29页 |
| 1. 把身份限制的规定进一步明确具体化 | 第27页 |
| 2. 修改宪法和法律,承认城市市区存在集体土地的事实 | 第27页 |
| 3. 解决城中村宅基地使用权法律适用问题 | 第27-28页 |
| 4. 宅基地使用权人称谓重新统一为“农村居民” | 第28页 |
| 5. 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责任追究制 | 第28-29页 |
| (二) 程序方面完善之建议 | 第29-31页 |
| 1. 保留“两头管” | 第29页 |
| 2. 改变单纯村民组织负责人签字的做法 | 第29页 |
| 3. 异议公告 | 第29页 |
| 4. 加强身份审核 | 第29页 |
| 5. 集体决策 | 第29-30页 |
| 6. 颁证公告 | 第30-31页 |
| 结论 | 第31-32页 |
| 参考书目 | 第32-34页 |
| 致谢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