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民事证据调查收集中的秘密保护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前言第10-12页
一、秘密保护的涵义第12-15页
 (一) 秘密的概念界定第12-13页
 (二) 秘密保护的概念诠释第13-15页
  1.力度:直接保护和间接保护第13页
  2.深度:绝对保护和相对保护第13-14页
  3.广度:主体范围、事项范围和对象范围第14-15页
二、秘密保护的原因第15-17页
 (一) 表层原因第15页
 (二) 深层原因第15-17页
三、秘密保护的方法第17-22页
 (一) 利益衡量的原则第17-18页
 (二) 利益衡量的因素第18-20页
 (三) 利益衡量的主体第20-22页
  1.立法者的利益衡量第20页
  2.司法者的利益衡量第20页
  3.当事者的利益衡量第20-22页
四、秘密保护的主体分析第22-29页
 (一) 证据收集主体:秘密的侵害者第22-23页
 (二) 秘密归属主体:特权的享有者第23-27页
 (三) 证据持有主体:秘密的保持者第27-29页
五、秘密保护的手段分析第29-42页
 (一) 绝对保护:拒绝提出秘密第29-36页
  1.拒绝提出的类型第29-34页
  2.不公开审查程序第34-36页
 (二) 相对保护:秘密保护程序第36-41页
  1.中立人士的设置第36-37页
  2.当事人公开的限制第37-39页
  3.一般公开的限制第39-41页
 (三) 对各种保护手段的评析第41-42页
  1. 绝对保护的僵硬性及缓和第41页
  2. 相对保护的衡平艺术第41-42页
六、结论第42-45页
 (一) 近期目标第42页
 (二) 远期目标第42-43页
 (三) 宏观理想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后记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事执行当事人变更与追加制度研究
下一篇:我国仲裁诉讼化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