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室群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研究方法 | 第12-16页 |
| ·群洞效应 | 第16-18页 |
| ·爆破地震效应研究的发展 | 第18页 |
| ·爆破数值计算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0-22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页 |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软件介绍及模型的建立 | 第22-28页 |
| ·FLAC~(3D)介绍及计算原理 | 第22-23页 |
| ·软件简介 | 第22-23页 |
| ·FLAC~(3D)计算原理 | 第23页 |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23-25页 |
| ·岩体本构及参数 | 第25-28页 |
| ·岩体的本构关系 | 第25-26页 |
| ·岩体物理力学参数 | 第26页 |
| ·模型的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地下洞室开挖过程围岩稳定性数值分析 | 第28-68页 |
| ·洞室开挖顺序 | 第28页 |
| ·开挖前的地应力场 | 第28-30页 |
| ·Ⅰ级围岩的开挖 | 第30-51页 |
| ·第一个洞室开挖 | 第30-42页 |
| ·第二个洞室开挖 | 第42-46页 |
| ·第三个洞室开挖 | 第46-51页 |
| ·Ⅱ级围岩的开挖模拟 | 第51-65页 |
| ·第一个洞室开挖 | 第51-56页 |
| ·第二个洞室开挖 | 第56-60页 |
| ·第三个洞室开挖 | 第60-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8页 |
| 第四章 爆破对相邻洞室的影响 | 第68-94页 |
| ·岩石爆破作用分析 | 第68-70页 |
| ·爆破机理 | 第68-69页 |
| ·爆破应力波传播特征及衰减规律 | 第69-70页 |
| ·爆破地震效应 | 第70-76页 |
| ·地震波类型及特性 | 第71-73页 |
| ·爆破震动安全判定依据 | 第73-75页 |
| ·爆破波作用下洞室围岩稳定的条件 | 第75-76页 |
| ·FLAC~(3D)动力计算参数设置 | 第76-82页 |
| ·动力时间步和动态多步 | 第76-77页 |
| ·动力荷载和边界条件 | 第77-79页 |
| ·力学阻尼的选择 | 第79-81页 |
| ·模型的建立及本构参数 | 第81-82页 |
| ·影响的模拟分析 | 第82-92页 |
| ·振动速度的响应分析 | 第82-89页 |
| ·应力的响应分析 | 第89-91页 |
| ·位移的响应分析 | 第91-92页 |
| ·综合静力动力分析围岩安全性进行评价 | 第92-94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4-96页 |
| ·主要结论 | 第94页 |
| ·研究展望 | 第94-96页 |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 作者简历 | 第100-104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