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引言 | 第10-18页 |
(一) 背景与意旨 | 第10-12页 |
(二) 材料与现状 | 第12-15页 |
(三) 方法与创新 | 第15-18页 |
一、公务人员财产申报制度概述 | 第18-24页 |
(一) 公务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源起 | 第18-19页 |
(二) 公务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概念 | 第19-20页 |
(三) 公务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内容 | 第20-22页 |
1、申报主体 | 第21页 |
2、申报客体 | 第21页 |
3、申报种类 | 第21页 |
4、受理审查机构 | 第21-22页 |
5、监督检查机制 | 第22页 |
6、法律责任 | 第22页 |
(四) 公务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特点 | 第22-24页 |
1、权威性 | 第22-23页 |
2、公开性 | 第23页 |
3、法定性 | 第23-24页 |
二、公务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基础理论 | 第24-37页 |
(一) 公务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法理基础 | 第24-30页 |
1、权力控制与规范理论 | 第24-25页 |
2、利益冲突理论 | 第25-30页 |
(1) 公务人员作为普通公民的隐私权 | 第26-27页 |
(2) 公众的知情权和对公务人员的监督权 | 第27-28页 |
(3) 权利的冲突与平衡:公共利益优先 | 第28-30页 |
3、财产申报与公务人员职业伦理 | 第30页 |
(二) 公务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现实基础 | 第30-37页 |
1、财产申报制度的功能 | 第31-33页 |
(1) 公共监督 | 第31页 |
(2) 强化公务人员自我约束 | 第31-32页 |
(3) 公务人员廉洁自证 | 第32页 |
(4) 反腐败 | 第32-33页 |
(5) 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 第33页 |
2、财产申报制度的作用 | 第33-37页 |
(1) 预防和惩治腐败 | 第33-34页 |
(2) 保障公众知情权、促进透明政府建设 | 第34-35页 |
(3) 完善监督约束机制 | 第35页 |
(4) 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 第35页 |
(5) 发展民主政治,增强政府的合法性 | 第35-37页 |
三、公务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比较研究 | 第37-50页 |
(一) 美国的财产申报制度概述 | 第38-41页 |
(二) 俄罗斯的财产申报制度概述 | 第41-43页 |
(三) 新加坡的财产申报制度概述 | 第43-44页 |
(四) 韩国的财产申报制度概述 | 第44-46页 |
(五) 台湾地区财产申报制度概述 | 第46-47页 |
(六) 国外财产申报制度考察的一个初步启示 | 第47-50页 |
四、我国公务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现状 | 第50-64页 |
(一) 我国公务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建设现状研究 | 第50-55页 |
1、制度发展历程 | 第50-51页 |
2、我国公务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51-55页 |
(1) 申报主体范围过窄 | 第51-52页 |
(2) 申报客体范围不全面 | 第52页 |
(3) 申报种类过少 | 第52-53页 |
(4) 受理审查机构缺乏权威性和独立性 | 第53-54页 |
(5) 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和公开机制 | 第54页 |
(6) 申报主体违反申报规定责任过轻 | 第54-55页 |
(7) 法律地位不明确 | 第55页 |
(二) 我国公务人员财产申报的地方实践研究 | 第55-64页 |
1、新疆阿勒泰财产申报实践情况分析 | 第56-58页 |
2、浙江慈溪财产申报实践分析 | 第58-59页 |
3、四川高县财产申报实践分析 | 第59页 |
4、财产申报地方实践出现的新特点及意义分析 | 第59-61页 |
(1) 财产申报地方实践的特点 | 第59-61页 |
(2) 财产申报地方实践的意义 | 第61页 |
5、财产申报地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61-64页 |
(1) 规范层级地位低、缺乏强制性 | 第61-62页 |
(2) 有限公开 | 第62页 |
(3) 缺乏配套制度 | 第62-63页 |
(4) 其它问题 | 第63-64页 |
五、完善我国公务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思考 | 第64-81页 |
(一) 完善我国公务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第64-70页 |
1、必要性分析 | 第64-67页 |
(1) 制度反腐的需要 | 第64-65页 |
(2) 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 第65-66页 |
(3) 社会法治建设的需要 | 第66页 |
(4) 政治文明发展的需要 | 第66-67页 |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 第67页 |
2、可行性分析 | 第67-70页 |
(1) 民主政治发展基础 | 第67-68页 |
(2) 广泛的民意基础 | 第68页 |
(3) 政府反腐决心 | 第68-69页 |
(4) 制度建设基础 | 第69页 |
(5) 制度实践基础 | 第69-70页 |
(二) 构建财产申报制度的路径设计:政治决断和渐进式建设 | 第70-73页 |
1、政治决断:上层决心和行动是财产申报制度出台的关键 | 第71-72页 |
2、渐进改革:利用“缓冲期”实现财产申报制度的软着陆 | 第72页 |
3、法制化道路:财产申报制度的重要保障 | 第72-73页 |
4、公众参与:财产申报制度发挥实效的必要条件 | 第73页 |
(三) 财产申报制度构建的方法进路 | 第73-81页 |
1、财产申报制度的法制化 | 第73-80页 |
(1) 统一立法、加快推进财产申报立法进程 | 第73-74页 |
(2) 确定合理的财产申报主体范围 | 第74-76页 |
(3) 完善财产申报客体范围 | 第76页 |
(4) 确定科学的财产申报种类 | 第76-77页 |
(5) 建立职责明确独立的财产申报受理审核机构 | 第77-78页 |
(6) 公开财产申报资料 | 第78-79页 |
(7) 加大法律惩罚力度 | 第79-80页 |
2、健全财产申报相关配套制度 | 第80-81页 |
结论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