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面工程论文--路面:按使用材料分论文--碎石路面、碎石基层论文

水泥稳定碎石冷再生基层技术应用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选题依据第9-10页
   ·路面再生技术简介第10-11页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13页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3-14页
     ·国外路面再生研究动态第13-14页
     ·国内路面再生研究动态第14页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框架第14-16页
第二章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概述第16-20页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性能要求第16-18页
     ·强度和刚度第16页
     ·水稳定性和冰冻稳定性第16-17页
     ·抗冲刷性能第17页
     ·抗裂性能第17-18页
     ·疲劳性能第18页
     ·结论第18页
   ·水泥稳定碎石组成结构第18-20页
     ·悬浮密实结构第19页
     ·骨架空隙结构第19页
     ·骨架密实结构第19页
     ·结论第19-20页
第三章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及水泥稳定冷再生反应机理第20-32页
   ·沥青路面再生方式选择第20-22页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特点第22-23页
   ·冷再生添加剂的选择第23-26页
   ·冷再生旧混合料的材料性能分析第26页
     ·旧矿质集料性质第26页
     ·集料级配的影响第26页
   ·冷再生技术反应机理第26-28页
   ·冷再生基层强度影响因素第28-30页
     ·外掺剂的影响第28-29页
     ·集料级配的影响第29-30页
   ·冷再生配合比设计方法第30-32页
第四章 旧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性能分析第32-37页
   ·水泥稳定碎石废料特点浅析和来源第32-33页
     ·旧路水泥稳定碎石废料特点浅析第32-33页
     ·旧路水泥稳定碎石的来源第33页
   ·再生骨料性质特点及级配连续性验证第33-37页
     ·再生骨料的组成形状和级配第33页
     ·再生骨料级配连续性验证第33-35页
     ·再生骨料的表观特征第35-36页
     ·结论第36-37页
第五章 水泥稳定碎石冷再生基层的试验第37-45页
   ·原材料分析第37-39页
     ·旧水泥稳定碎石层铣刨料的质量状况第37-38页
     ·旧水稳铣刨料吸水率第38页
     ·旧水稳铣刨料含水量第38-39页
   ·确定水泥最佳掺加量第39-43页
     ·强度标准选择第39页
     ·水泥选择第39页
     ·击实试验第39-40页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第40-42页
     ·施工最佳掺水量的确定第42-43页
     ·目标配合比第43页
   ·试验配合比第43-45页
第六章 水泥稳定碎石冷再生基层的施工控制及跟踪观测第45-68页
   ·工程概况第45-46页
   ·基于水泥稳定碎石冷再生基层的路面设计第46-49页
     ·交通分析第47页
     ·路面结构参数第47页
     ·荷载疲劳应力第47-48页
     ·温度疲劳应力第48页
     ·路线纵断面设计第48-49页
   ·施工准备第49-55页
     ·施工人员第49页
     ·施工机械第49页
     ·施工材料第49-52页
     ·再生利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第52-54页
     ·开工报告第54页
     ·旧路面铣刨第54页
     ·再生单元长度的确定第54-55页
   ·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第55-61页
   ·路面现场冷再生的施工路段跟踪观测第61-68页
     ·压实度检测第61页
     ·无侧限抗压强度检测第61-62页
     ·试验路FWD 弯沉测试第62-65页
     ·冷再生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值计算第65-68页
第七章 水泥稳定碎石冷再生基层的经济状况分析第68-72页
   ·冷再生技术与传统施工方法的比较第68-70页
     ·工期对比第68页
     ·经济效益比较第68-69页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比较第69-70页
   ·国道324 线公路路面大修工程经济效益分析第70-72页
第八章 结论及建议第72-74页
   ·主要研究结论第72页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72-74页
致谢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7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预应力锚固技术在公路边坡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滑模摊铺钢纤维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