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一、案件的基本情况及争议的焦点 | 第13-14页 |
(一) 案情与案由 | 第13页 |
(二) 检察院起诉与法院的审理判决 | 第13-14页 |
(三) 案件争议的焦点 | 第14页 |
二、案件争议焦点的分析 | 第14-26页 |
(一) 认为方某有罪的诸种观点 | 第14-16页 |
1. 客观危害说 | 第14页 |
2. 主观恶性说 | 第14-15页 |
3. 法律规定说 | 第15页 |
4. 刑法目的说 | 第15页 |
5. 警示说 | 第15-16页 |
(二) 对有罪论诸种观点的商榷 | 第16-20页 |
1. 关于“客观危害说” | 第16-17页 |
2. 关于“主观恶性说” | 第17-18页 |
3. 关于“法律规定说” | 第18页 |
4. 关于“刑法目的说” | 第18-19页 |
5. 关于“警示说” | 第19-20页 |
(三) 对方某的行为认为无罪的分析 | 第20-26页 |
1. 方某“裸聊”行为的法理分析:方某的“裸聊”是淫秽行为而不是淫秽物品 | 第20-22页 |
2. 从犯罪的定义分析:方某的行为不具备犯罪行为基本特征 | 第22-23页 |
3. 从罪刑法定来看:方某的行为在《刑法》上没有明文规定 | 第23页 |
4. 从刑法谦抑性原则分析:方某的行为不必使用刑罚 | 第23-24页 |
5. 从妨害风化犯罪的罪名分析:方某的行为现行没有恰当的罪名 | 第24-26页 |
(四) 结论 | 第26页 |
三、案后余思 | 第26-35页 |
(一) 对网络“裸聊”的理性认识 | 第26-29页 |
1. “裸聊”的定义及特征 | 第26-27页 |
2. 网络“裸聊”的表现形式 | 第27页 |
3. 网络“裸聊”的定性分析 | 第27-29页 |
(二) 查处网络“裸聊”遭遇的现实尴尬 | 第29-31页 |
1. 制度困境:现行《刑法》条文的模糊与滞后 | 第29-30页 |
2. 证据困境:打击网络“裸聊”遭遇取证困难的困境 | 第30-31页 |
(三) 对规制网络“裸聊”的一些建议 | 第31-35页 |
1. 加强道德教育和网络文化建设,用正确的舆论去引导人,用高尚的情操去净化人 | 第31页 |
2. 提高网络行业自律,鼓励文明办网 | 第31-32页 |
3. 政府部门应加大投入,预防为主,加强管理 | 第32页 |
4. 查处打击“裸聊”时,注意执法过程中对公民私权的保护 | 第32页 |
5. 完善法律法规,做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 第32-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