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一、虚假广告罪概述 | 第13-17页 |
(一) 我国虚假广告罪的立法史略 | 第13-14页 |
(二) 虚假广告罪中广告范围的界定 | 第14-15页 |
(三) 虚假广告的分类 | 第15-17页 |
1. 欺骗性虚假广告 | 第15-16页 |
2. 误导性虚假广告 | 第16-17页 |
二、虚假广告罪的构成要件 | 第17-22页 |
(一) 虚假广告罪的客体要件 | 第17-18页 |
(二) 虚假广告罪的客观要件 | 第18-20页 |
1. 如何理解违反国家规定 | 第18-19页 |
2. 如何理解情节严重 | 第19-20页 |
(三) 虚假广告罪的主体要件 | 第20-21页 |
(四) 虚假广告罪的主观要件 | 第21-22页 |
1. 广告主构成本罪时的心理状态 | 第21页 |
2. 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构成本罪时的心理状态 | 第21-22页 |
三、虚假广告罪的认定 | 第22-27页 |
(一) 罪与非罪的界限 | 第22-24页 |
1. 虚假广告与合理夸张的界限 | 第22-23页 |
2. 虚假广告罪与虚假广告行为之间的界限 | 第23页 |
3. 过失不构成虚假广告罪 | 第23-24页 |
(二) 虚假广告罪与相关罪名的界限 | 第24-26页 |
1. 虚假广告罪与诈骗罪的界限 | 第24-25页 |
2. 虚假广告罪与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界限 | 第25-26页 |
(三) 虚假广告罪与其它罪名的竞合 | 第26-27页 |
1. 虚假广告罪与诈骗罪的竞合 | 第26页 |
2. 虚假广告罪与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竞合 | 第26-27页 |
四、虚假广告罪立法的不足及提出的建议 | 第27-32页 |
(一) 虚假广告罪立法的不足 | 第27-30页 |
1. 缺乏对广告代言人的有关法律规定 | 第27-29页 |
2. "情节严重"的规定不具体 | 第29页 |
3. 法定刑过低 | 第29-30页 |
(二) 对虚假广告罪进行完善的一些建议 | 第30-32页 |
1. 重新界定虚假广告罪的犯罪主体,明确广告代言人的责任 | 第30-31页 |
2. "情节严重"的标准应明确具体化 | 第31页 |
3. 提高法定刑,加大处罚力度 | 第31-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