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绪论 | 第13-19页 |
一、研究的依据与意义 | 第13-15页 |
二、相关研究概述 | 第15-17页 |
三、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 第17页 |
四、本文主要内容与结构 | 第17-18页 |
五、本研究的创新点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第一章 20世纪中国动物营养学发展的基础和背景 | 第19-51页 |
第一节 中国古代畜牧业发展概况与家畜饲养管理经验 | 第19-32页 |
一、中国古代畜牧业的发展概况 | 第19-23页 |
二、中国古代在家畜饲喂方面的主要技术 | 第23-28页 |
三、中国古代家畜饲喂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 第28-32页 |
第二节 近代中国畜牧业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及传统畜牧业面临的危机 | 第32-38页 |
一、鸦片战争以来的战乱影响了农牧业现代化进程 | 第32-34页 |
二、国外畜禽饲养管理技术被引介到中国 | 第34-35页 |
三、中国传统饲养方式的延续与面临的危机 | 第35-38页 |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动物营养学成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 第38-51页 |
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畜牧业的发展历程 | 第38-42页 |
二、中国现代畜牧业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 | 第42-44页 |
三、动物营养学日益成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强有力支撑力量 | 第44-51页 |
第二章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动物营养学的发展 | 第51-83页 |
第一节 相关组织和机构的建立 | 第51-57页 |
一、相关科研机构的建立 | 第51-53页 |
二、相关教育机构的建立 | 第53-57页 |
三、相关学会组织的建立 | 第57页 |
第二节 动物营养学相关学术著作与刊物 | 第57-62页 |
一、相关刊物的刊行 | 第57-60页 |
二、相关书籍的出版 | 第60-62页 |
第三节 中国动物营养学先驱人物及其贡献 | 第62-72页 |
一、陈宰均先生—我国动物营养科学的奠基者 | 第62-65页 |
二、王栋先生—通研植物动物生产的畜牧大家 | 第65-68页 |
三、许振英先生—为祖国工作六十年的动物营养科学先驱 | 第68-72页 |
第四节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动物营养研究内容和成果 | 第72-83页 |
一、动物营养及营养生理研究 | 第72-74页 |
二、科学饲养方式与传统习惯饲养方式效果比较研究 | 第74-76页 |
三、国内各种常见廉价饲料的畜禽肥育效果研究 | 第76-78页 |
四、不同饲料饲用效能比较及替代试验研究 | 第78-80页 |
五、中外不同品种家畜比较饲养试验研究 | 第80-83页 |
第三章 20世纪下半叶中国动物营养学的发展 | 第83-119页 |
第一节 相关组织和机构的建立 | 第83-96页 |
一、1978年以前相关的科研机构和学会组织 | 第83-87页 |
二、1978年以后动物营养学会组织和科研机构等的独立设置 | 第87-90页 |
三、畜牧教育资源的调整重组和动物营养专业的设置 | 第90-96页 |
第二节 动物营养学重要书刊的出版和刊行 | 第96-102页 |
一、动物营养学重要书籍的出版 | 第96-100页 |
二、动物营养学相关刊物的刊行 | 第100-102页 |
第三节 动物营养学人才队伍 | 第102-108页 |
一、成名于此时的几位主要动物营养学大家 | 第102-107页 |
二、几支重要的动物营养学研究队伍 | 第107-108页 |
第四节 20世纪下半叶中国动物营养研究主要内容和成果 | 第108-119页 |
一、1949~1978年间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 | 第109-110页 |
二、20世纪80年代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 | 第110-113页 |
三、20世纪90年代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 | 第113-119页 |
第四章 中国动物营养学百年发展的动因分析及社会影响 | 第119-151页 |
第一节 中国落后的畜牧业亟待改进 | 第119-126页 |
一、中国畜牧业落后情形日显 | 第119-123页 |
二、国外先进动物营养科技的直接影响 | 第123-126页 |
第二节 国家政策和本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了动物营养学发展 | 第126-130页 |
一、国家政策因素的重要影响 | 第126-128页 |
二、科技投入和本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影响 | 第128-130页 |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动物营养学发展空间拓展 | 第130-134页 |
一、粮食有余和畜牧业的大发展 | 第130-132页 |
二、饲料工业的兴起和蓬勃发展急需动物营养学的跟进 | 第132-134页 |
第四节 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对我国畜牧业和饲料业的影响 | 第134-140页 |
一、动物营养科学改变着中国传统的养殖观念和养殖方式 | 第134-137页 |
二、动物营养科学直接影响着饲料工业的发展 | 第137-140页 |
第五节 动物营养科学在改善人民膳食的同时影响着农业结构 | 第140-147页 |
一、动物营养科学为提高人民的膳食水平做出了贡献 | 第140-143页 |
二、动物营养科学的发展对于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 第143-147页 |
第六节 动物营养科学与畜牧业污染 | 第147-151页 |
一、现代化畜牧业的污染问题 | 第147-149页 |
二、动物营养在解决畜牧业污染问题上的作用 | 第149-151页 |
第五章 中国动物营养学百年发展的经验启示和未来发展趋势 | 第151-177页 |
第一节 中国动物营养学历史进程及经验总结 | 第151-162页 |
一、20世纪中国动物营养学发展的阶段划分及特征 | 第151-156页 |
二、中国动物营养学百年发展的经验启示 | 第156-162页 |
第二节 现代畜牧业发展存在的动物营养相关问题及需求 | 第162-167页 |
一、缓解饲料资源紧缺需要动物营养学发挥作用 | 第162-163页 |
二、解决畜牧业环境污染问题需要动物营养学方法加以调控 | 第163-165页 |
三、改善畜产品品质依赖动物营养新技术新产品 | 第165-166页 |
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动物营养研究改变传统观念 | 第166-167页 |
第三节 未来中国动物营养科学发展趋势 | 第167-177页 |
一、研究领域和视野的扩展与目标思路的调整转变 | 第168-169页 |
二、中国动物营养科学研究发展趋势 | 第169-173页 |
三、中国动物营养研究与实践一定要走自己的路 | 第173-17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7-185页 |
附录 | 第185-191页 |
致谢 | 第191-19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