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7页 |
·多氯联苯的性质、来源及危害 | 第13-18页 |
·多氯联苯的结构及理化性质 | 第13-17页 |
·多氯联苯的来源 | 第17-18页 |
·多氯联苯的污染状况 | 第18-19页 |
·多氯联苯的有关控制标准 | 第19-20页 |
·多氯联苯的分析检测方法 | 第20-26页 |
·色谱法 | 第20-22页 |
·免疫分析法 | 第22-24页 |
·生物分析法 | 第24-25页 |
·SPR 分析法 | 第25-26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6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多氯联苯(PCBs)重组抗体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纯化 | 第27-56页 |
·Co-PCBs 抗体基因序列 | 第27-28页 |
·Co-PCBs 抗体基因序列的特点 | 第27-28页 |
·Co-PCBs 抗体基因序列的合成 | 第28页 |
·Co-PCBs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8-30页 |
·抗体基因序列酶切位点分析 | 第28-29页 |
·重组质粒pQE30-PCB DNA 序列中编码框的确认和分析 | 第29-30页 |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30-36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30-31页 |
·质粒与菌种 | 第31页 |
·常用酶和生化试剂 | 第31-33页 |
·常用试剂盒 | 第33页 |
·主要溶液及试剂的配制 | 第33-36页 |
·实验步骤 | 第36-48页 |
·载体pUC57-PCB 与pQE30 的提取、酶切及纯化 | 第36-40页 |
·pQE30-PCB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0-43页 |
·Co-PCBs 重组质粒在M15 中的诱导表达及纯化 | 第43-47页 |
·重组蛋白的复性及浓缩 | 第47页 |
·重组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47-48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8-54页 |
·pQE30-PCB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8-50页 |
·重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 第50-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三章 Co-PCBs 抗体在SPR 光学中的应用研究 | 第56-76页 |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及分子自组装技术简介 | 第56-62页 |
·SPR 技术简介 | 第56-61页 |
·分子自组装技术简介 | 第61-62页 |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62-64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62-63页 |
·主要生化试剂 | 第63页 |
·主要溶液及试剂的配制 | 第63-64页 |
·实验步骤 | 第64-70页 |
·蛋白芯片最佳浓度的确定 | 第64-66页 |
·Co-PCBs 抗体及BSA 的生物素化 | 第66-67页 |
·SPRimager(?)IID 5.0 分析系统检测Co-PCBs 抗体与PCB126 的相互作用 | 第67-69页 |
·实验结果的验证 | 第69-70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0-74页 |
·蛋白芯片最佳浓度的确定 | 第70页 |
·B-Co-PCBs 抗体及B-BSA 的定量分析 | 第70-71页 |
·SPRimager(?)IID 5.0 分析系统检测Co-PCBs 抗体与PCB126 的作用 | 第71-72页 |
·SPR-2002 分析系统检测 Co-PCBs 抗体与 PCB126 的相互作用 | 第72-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6-78页 |
1 本研究主要结论 | 第76页 |
2 展望 | 第76-77页 |
3 本研究的创新性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