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和频谱分析的振动时效系统的设计及其改进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振动时效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振动时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振动时效工艺效果评定 | 第14-15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 | 第15-17页 |
第2章 振动时效系统概述 | 第17-26页 |
·引言 | 第17页 |
·振动时效设备构成 | 第17-22页 |
·基于微控制器的振动时效设备的构成 | 第17-19页 |
·基于工控机的振动时效设备的构成 | 第19-20页 |
·振动时效设备软件开发系统流程 | 第20-21页 |
·振动时效设备加工流程 | 第21-22页 |
·常用振动时效扫频判峰法简介 | 第22-25页 |
·基于时域的扫频判峰法 | 第22-23页 |
·基于频域的频谱分析判峰法 | 第23-24页 |
·小波变换和傅里叶变换判峰法比较及其分析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频域扫频判峰算法理论基础 | 第26-35页 |
·引言 | 第26页 |
·频谱分析方法 | 第26-34页 |
·信号分析概述 | 第26-27页 |
·傅里叶变换 | 第27-32页 |
·FIR 数字滤波 | 第32-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基于ARM 的振动时效设备硬件平台设计 | 第35-44页 |
·引言 | 第35页 |
·振动时效设备的硬件整体框架概述 | 第35-36页 |
·LPC2138 处理器简介 | 第36-37页 |
·系统硬件主要模块的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37-43页 |
·电源模块 | 第37页 |
·键盘、显示及打印机模块 | 第37页 |
·存储模块 | 第37-38页 |
·加速度信号测量模块 | 第38-40页 |
·电流信号测量模块 | 第40-41页 |
·转速测量模块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基于ARM 的振动时效设备软件平台设计 | 第44-68页 |
·引言 | 第44页 |
·振动时效系统的软件体系架构选择 | 第44-46页 |
·系统的层次结构 | 第46-47页 |
·软件控制流程 | 第47-49页 |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 第47-48页 |
·软件结构流程图 | 第48-49页 |
·UCOSII 在LPC2138 上的移植 | 第49-52页 |
·OS_CPU.H 文件的移植 | 第49-50页 |
·OS_CFG.H 文件的移植 | 第50页 |
·OS_CPU_A.S 文件的移植 | 第50-51页 |
·OS_CPU_C.C 文件的移植 | 第51页 |
·UCOSII 系统测试 | 第51-52页 |
·驱动模块 | 第52-54页 |
·LCD 驱动模块 | 第52-53页 |
·打印机驱动模块 | 第53页 |
·AD 采集模块 | 第53-54页 |
·算法模块 | 第54-63页 |
·FIR 模块 | 第54-60页 |
·FFT 模块 | 第60-63页 |
·振动时效系统的实验结果分析 | 第63-67页 |
·设计指标 | 第63-64页 |
·频域扫频判峰过程 | 第64-66页 |
·时效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