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论文的背景和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11页 |
·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研究评述 | 第15-16页 |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论文的写作思路 | 第16-17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2章 我国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 第19-39页 |
·造船业的发展趋势 | 第19-22页 |
·基于价值链的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 | 第22-29页 |
·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 第22-24页 |
·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分析 | 第24-29页 |
·我国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分析 | 第29-33页 |
·产品竞争力的构成 | 第29-30页 |
·内部管理竞争力的构成 | 第30-32页 |
·外部资源利用能力的构成 | 第32-33页 |
·我国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 | 第33-38页 |
·产品竞争力现状 | 第34-35页 |
·内部管理竞争力现状 | 第35-36页 |
·外部资源利用能力现状 | 第36-37页 |
·我国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优劣势分析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基于BSC的我国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9-50页 |
·我国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 | 第39-42页 |
·平衡计分卡(BSC) | 第39-41页 |
·平衡计分卡与核心竞争力的关联性分析 | 第41-42页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42-43页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与步骤 | 第43-45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 第45-47页 |
·财务方面的指标构建 | 第45页 |
·客户方面的指标构建 | 第45-46页 |
·内部流程方面的指标构建 | 第46-47页 |
·学习与成长方面的指标构建 | 第47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筛选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基于可拓工程的我国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 | 第50-65页 |
·我国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可拓评价的总体思路 | 第50-52页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2-56页 |
·我国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物元模型的构建 | 第56-58页 |
·我国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可拓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58-59页 |
·我国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可拓评价的实证分析 | 第59-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我国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策略 | 第65-78页 |
·增强我国造船企业品牌竞争力 | 第65-68页 |
·打造企业品牌知名度 | 第66页 |
·提高客户满意度 | 第66-68页 |
·提高我国造船企业信息利用率 | 第68-71页 |
·全面实现数字化造船 | 第68-70页 |
·大力促进信息化管理 | 第70-71页 |
·加强我国造船企业的核心技术 | 第71-73页 |
·与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 | 第72页 |
·注重绿色造船 | 第72-73页 |
·运用政府政策进行融资 | 第73-75页 |
·减少经济危机对船企人才流失的影响 | 第75-77页 |
·增加员工幸福感 | 第75-76页 |
·提供员工个人发展空间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附录A | 第85-87页 |
附录B | 第87-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