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家畜论文--牛论文

生长因子及表观修饰对牛卵泡发育的调控及其机制研究

摘要第1-15页
Abstract第15-19页
缩略语表第19-20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20-40页
 第一章 卵泡发育调节机制研究进展第20-40页
  1 生长因子调控卵泡发育的机制研究进展第20-27页
   ·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成员(TGF-β)第20-26页
     ·GDF9和BMP15基因第21-24页
     ·INH基因第24-26页
   ·生长抑素(SS)第26-27页
  2 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第27-34页
   ·表观修饰的调节机制第27-30页
     ·相关酶类的功能第27-29页
     ·抑制剂的修饰作用第29-30页
   ·表观遗传调控基因表达的机制第30-33页
     ·DNA甲基化对基因表达的调控第30-31页
     ·组蛋白乙酰化对基因表达的调控第31-32页
     ·组蛋白其他修饰对基因表达的调控第32-33页
   ·方法学研究进展第33-34页
     ·整体表观修饰检测方法第33页
     ·DNA甲基化检测方法第33-34页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第34页
  3 配子发生和卵泡发育过程中的表观遗传修饰第34-38页
   ·配子发生和卵泡发育过程中的表观遗传现象第35-36页
     ·DNA甲基化与基因印记现象第35页
     ·组蛋白乙酰化与染色质重构第35-36页
     ·非编码RNA第36页
     ·表观遗传修饰异常引发的问题第36页
   ·表观修饰酶类的表达变化第36-37页
   ·表观修饰对卵泡发育相关基因的调控第37-38页
     ·DNA甲基化调控基因表达第37页
     ·组蛋白修饰调控基因表达第37-38页
  4 目的与意义第38-40页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第40-115页
 第二章 表观遗传修饰对牛卵泡发育的调控作用研究第40-56页
  1 引言第4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40-45页
   ·实验材料第40-42页
     ·实验动物第40-41页
     ·实验试剂第41页
     ·主要仪器第41-42页
   ·实验方法第42-45页
     ·牛卵泡的分级第42页
     ·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GCs)的分离、培养第42页
     ·甲基化转移酶及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处理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第42-43页
     ·荧光定量PCR分析第43-45页
   ·统计分析第45页
  3 结果第45-53页
   ·COCs细胞总RNA质量第45页
   ·表观修饰相关酶类在不同发育阶段卵泡的表达水平第45-49页
     ·甲基化转移酶类(DNMTs)的表达变化第46页
     ·去乙酰化酶类(HDACs)及乙酰化转移酶HAT1的转录水平第46-49页
   ·抑制剂处理后颗粒细胞形态变化和卵母细胞成熟率第49-50页
     ·抑制剂处理后颗粒细胞形态变化第49页
     ·抑制剂处理后卵母细胞成熟率第49-50页
   ·抑制剂处理后表观修饰相关酶类的表达变化第50-53页
     ·抑制剂处理后DNMTs的表达变化第50-52页
     ·抑制剂处理后HDACs及HAT1的表达变化第52-53页
  4 讨论第53-55页
   ·酶类介导的表观遗传修饰参与调节卵泡的发育第53-54页
     ·由DNMTs介导的DNA甲基化作用参与调节牛卵泡发育第53-54页
     ·HDACs和HATs介导的组蛋白乙酰化作用调控牛卵泡发育第54页
   ·抑制剂5-aza-dc和NaB对GCs及卵母细胞的作用第54-55页
     ·抑制剂5-aza-dc和NaB改变GCs形态第54页
     ·抑制剂5-aza-dc和NaB提高卵母细胞的成熟率第54-55页
   ·抑制剂5-aza-dc和NaB下调DNMTs、HDACs及HAT1的表达第55页
  5 小结第55-56页
 第三章 GDF9和BMP15对牛卵泡发育的调控作用研究第56-65页
  1 引言第56-5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57-60页
   ·实验材料第57页
     ·实验动物第57页
     ·实验试剂第57页
     ·主要仪器第57页
   ·实验方法第57-59页
     ·牛卵泡分级第57页
     ·甲基化转移酶及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处理卵母细胞第57-58页
     ·荧光定量PCR分析第58页
     ·West-blot检测第58-59页
   ·统计分析第59-60页
  3 结果第60-63页
   ·GDF9和BMP15基因在卵泡不同发育时期的转录水平第60-61页
   ·GDF9和BMP15基因在卵泡不同发育时期的蛋白水平第61-62页
   ·抑制剂处理后GDF9和BMP15基因的表达变化第62-63页
  4 讨论第63-64页
   ·GDF9和BMP15在卵泡发育过程中呈差异转录第63页
   ·GDF9和BMP15在卵泡发育过程中呈差异表达第63页
   ·抑制剂5-aza-dc和NaB上调GDF9和BMP15基因的表达第63-64页
  5 小结第64-65页
 第四章 INHα对黄牛卵泡发育的调控机制研究第65-103页
  1 引言第65-6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66-80页
   ·实验材料第66-68页
     ·细胞第66-67页
     ·菌株和载体第67页
     ·各种酶类及试剂盒第67-68页
     ·主要仪器第68页
   ·实验方法第68-80页
     ·INHα基因的表达变化分析第68页
     ·抑制剂处理颗粒细胞第68页
     ·牛INHα核心启动子预测第68-69页
     ·牛INHα启动子载体构建第69-73页
     ·启动子质粒的大量制备第73页
     ·质粒的酶切鉴定及测序第73页
     ·细胞转染第73-74页
     ·抑制剂处理后INHα启动子活性的检测第74页
     ·双荧光素酶活性测定第74页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第74-77页
     ·亚硫酸氢盐修饰基因组DNA第77-78页
     ·巢式PCR扩增目的片段第78-79页
     ·目的片段与T载体连接,转化第79-80页
     ·阳性克隆测序第80页
     ·甲基化结果分析第80页
   ·统计分析第80页
  3 结果第80-96页
   ·INHα在卵泡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变化第80-82页
     ·INHα的转录水平第80-81页
     ·INHα的蛋白水平第81-82页
   ·抑制剂5-aza-dc和NaB处理后INHα基因的表达变化第82-83页
   ·INHα核心启动子筛选第83-86页
     ·INHα启动子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83-85页
     ·5种INHα缺失启动子载体构建第85页
     ·筛选核心启动子第85-86页
   ·INHα启动子区P300和AP2α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检测第86-87页
   ·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修饰INHα启动子的机制第87-89页
     ·抑制剂5-aza-dc和NaB处理对INHα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第87-88页
     ·DNA甲基化对INHα启动子的修饰第88页
     ·抑制剂对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的影响第88-89页
   ·P300和AP2α转录因子调控INHα启动子的机制第89-92页
     ·抑制剂对P300和AP2α结合率的影响第89-90页
     ·P300结合位点突变对INHα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第90-91页
     ·P300结合位点突变对其结合率的影响第91-92页
     ·P300结合位点突变对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的影响第92页
   ·不同级别卵泡INHα核心启动子CpG岛的DNA甲基化状态第92-96页
     ·COCs细胞DNA质量第92-93页
     ·INHα启动子区CpG岛的相关信息第93-94页
     ·巢式PCR结果第94页
     ·各级卵泡INHα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第94-96页
   ·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水平同INHα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第96页
  4 讨论第96-102页
   ·INHα在卵泡发育过程中是差异表达的第96-97页
   ·抑制剂5-aza-dc和NaB上调INHα基因的表达第97页
   ·INHα启动子研究的必要性第97页
   ·INHα启动子相关信息解析第97-98页
   ·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作用调控启动子介导的INHα基因的转录第98-99页
     ·DNA甲基化作用下调启动子活性抑制INHα基因表达第98-99页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激活启动子活性增强INHα基因表达第99页
   ·表观修饰调控INHα启动子-345--197和-907--804区段的机制第99-101页
     ·AP2α转录因子参与DNA甲基化对INHα启动子的修饰第99-100页
     ·P300转录因子调控INHα启动子的潜在机制解析第100-101页
   ·重亚硫酸氢盐测序法分析甲基化状态的优点第101页
   ·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水平不影响INHα基因的表达第101-102页
  5 小结第102-103页
 第五章 SS对卵泡发育的调控作用研究第103-115页
  1 引言第103-10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04-107页
   ·实验材料第104页
     ·实验对象第104页
     ·实验试剂第104页
     ·主要仪器第104页
   ·实验方法第104-107页
     ·免疫用pGM-CSF/SS疫苗的制备第104-105页
     ·小鼠免疫第105页
     ·抗体水平测定第105页
     ·雌鼠繁殖性能测定第105页
     ·激素水平测定第105页
     ·质粒的大量制备第105-106页
     ·细胞转染第106页
     ·颗粒细胞转染后SS片段检测第106-107页
     ·颗粒细胞凋亡基因的检测第107页
     ·颗粒细胞凋亡的检测第107页
   ·统计方法第107页
  3 结果第107-112页
   ·SS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水平第107-109页
   ·SS疫苗免疫后的繁殖性能第109页
   ·SS疫苗免疫后的激素水平第109-110页
   ·目的基因SS的表达第110页
   ·SS对GCs凋亡的影响第110-111页
   ·SS对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第111-112页
   ·SS对GCs中激素水平的影响第112页
  4 讨论第112-114页
   ·SS疫苗可改善雌鼠的生殖性能第112-113页
   ·SS调控颗粒细胞的发育第113-114页
  5 小结第114-115页
第三部分 全文结论和创新点第115-118页
 1 全文结论第115-117页
 2 创新点第117-118页
第四部分 参考文献第118-136页
附录第136-137页
 1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第136页
 2 参与完成的项目第136-137页
致谢第137-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退化与植被恢复研究
下一篇:农杆菌介导的MdSPDS1、AhBADH、PtrICE1基因转化柑橘及转基因植株抗性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