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目标值的水质自动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0-15页 |
|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 ·环境监测的分类 | 第11页 |
| ·国内外应用及研发现状 | 第11-12页 |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 ·与之前软件相比完善的功能 | 第13-14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 第2章 系统需求分析 | 第15-21页 |
| ·业务需求概述 | 第15页 |
| ·业务基本信息了解 | 第15-16页 |
| ·水环境质量评价区域的确定 | 第15页 |
|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 第15-16页 |
| ·地表水监测数据统计方法 | 第16页 |
| ·监测因子的确定 | 第16-20页 |
| ·水质监测因子 | 第16-17页 |
| ·自动监测因子的选择 | 第17-18页 |
| ·化学需氧量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18-20页 |
| ·开发环境 | 第20-21页 |
| 第3章 系统的设计 | 第21-38页 |
| ·系统设计概述 | 第21页 |
| ·系统整体设计 | 第21-28页 |
| ·系统设计注意的问题 | 第21-23页 |
| ·业务流程描述 | 第23-25页 |
| ·系统功能设计 | 第25-27页 |
| ·首页 | 第25页 |
| ·数据查询 | 第25页 |
| ·数据审核 | 第25页 |
| ·数据统计 | 第25-26页 |
| ·数据报表 | 第26页 |
| ·系统管理 | 第26页 |
| ·远程控制 | 第26页 |
| ·超标报警 | 第26-27页 |
| ·数据库的设计 | 第27-28页 |
| ·数据库设计原则 | 第27页 |
| ·系统数据库总体结构 | 第27-28页 |
| ·具体功能详细设计 | 第28-38页 |
| ·数据分析功能 | 第29-33页 |
|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 第29-30页 |
| ·地表水监测数据计算方法 | 第30-31页 |
| ·数据库的设计和描述 | 第31-33页 |
| ·动态目标值设计 | 第33-38页 |
| ·污染物衰减模型的建立及测算 | 第34-36页 |
| ·动态目标值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36-37页 |
| ·数据库的设计和描述 | 第37-38页 |
| 第4章 系统的实现 | 第38-49页 |
| ·实现工具的选择 | 第38页 |
| ·数据分析功能的实现 | 第38-41页 |
| ·动态目标值的实现 | 第41-44页 |
| ·系统的展示 | 第44-49页 |
| ·监测通报(周) | 第44-45页 |
| ·监测通报(月) | 第45-46页 |
| ·生态补偿通报(周) | 第46-47页 |
| ·生态补偿通报(月) | 第47页 |
| ·监测结果周报表 | 第47-48页 |
| ·达标统计报表 | 第48-49页 |
| 第5章 系统的测试 | 第49-52页 |
| ·测试环境 | 第49-50页 |
| ·测试配置方案 | 第50页 |
| ·测试过程与记录 | 第50-51页 |
| ·数据采集 | 第50页 |
| ·模块功能 | 第50页 |
| ·远程控制 | 第50页 |
| ·运行负荷 | 第50-51页 |
| ·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51-52页 |
| 第6章 结语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