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态经济视角下钢铁企业综合绩效评价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1 绪论 | 第15-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5-18页 |
·低碳生态经济背景 | 第15-16页 |
·可持续发展背景 | 第16页 |
·企业绩效评价改革背景 | 第16-17页 |
·钢铁企业发展的战略背景 | 第17-18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页 |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低碳生态经济视角下钢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筛选 | 第18-19页 |
·钢铁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19页 |
·钢铁企业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 | 第19页 |
·钢铁企业综合绩效提升策略 | 第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文献查阅法 | 第19页 |
·比较分析法 | 第19-20页 |
·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法 | 第20页 |
·实证分析法 | 第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2-45页 |
·企业绩效评价发展历程 | 第22-27页 |
·西方企业绩效评价发展历程 | 第22-24页 |
·我国企业绩效评价发展历程 | 第24-26页 |
·企业绩效评价发展趋势 | 第26-27页 |
·企业经济绩效评价 | 第27-30页 |
·企业经济绩效评价指标选择 | 第28-29页 |
·企业经济绩效评价方法 | 第29-30页 |
·企业经济绩效评价的不足 | 第30页 |
·企业环境绩效评价 | 第30-35页 |
·企业环境绩效发展历程 | 第31-33页 |
·环境绩效评价指标 | 第33页 |
·环境绩效评价模型 | 第33-35页 |
·企业社会绩效评价 | 第35-38页 |
·企业社会绩效概念内涵 | 第35-36页 |
·企业社会绩效评价模型与方法 | 第36-37页 |
·企业社会绩效测量指标 | 第37-38页 |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38页 |
·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方法述评 | 第38-40页 |
·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方法 | 第38-39页 |
·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 | 第39-40页 |
·低碳生态经济与钢铁企业绩效评价 | 第40-45页 |
·低碳生态经济研究进展 | 第40-43页 |
·钢铁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研究进展 | 第43-45页 |
3 相关理论基础 | 第45-60页 |
·低碳生态经济理论 | 第45-47页 |
·低碳生态经济概念提出 | 第45页 |
·低碳生态经济的内涵特征 | 第45-46页 |
·低碳生态经济的方向和发展模式 | 第46-47页 |
·低碳生态经济与企业价值取向 | 第47-49页 |
·企业价值理论 | 第47页 |
·低碳生态经济与企业社会责任 | 第47-48页 |
·低碳生态经济背景下企业价值取向 | 第48-49页 |
·低碳生态经济与企业利益相关者 | 第49-53页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49-50页 |
·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 第50-51页 |
·利益相关者的分类 | 第51-53页 |
·低碳生态经济与钢铁工业发展 | 第53-56页 |
·碳冶金学是钢铁工业基础 | 第53-54页 |
·我国钢铁工业碳排放现状 | 第54-55页 |
·我国钢铁工业能耗和水消耗现状 | 第55页 |
·钢铁行业是节能减排的重点 | 第55-56页 |
·低碳生态经济视角下钢铁企业绩效评价基本框架 | 第56-60页 |
·钢铁企业三重绩效评价理论基础 | 第56-58页 |
·企业三重绩效评价基本框架 | 第58-60页 |
4 钢铁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60-86页 |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60-63页 |
·与国家的评价政策相衔接 | 第60页 |
·有利于反映钢铁企业特质 | 第60-61页 |
·具有互补性和独立性 | 第61页 |
·具有可操作性 | 第61页 |
·具有可比性 | 第61页 |
·具有可量化性 | 第61-62页 |
·具有平衡性 | 第62-63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 第63-65页 |
·指标体系构建步骤 | 第63-64页 |
·评价指标的筛选原则 | 第64-65页 |
·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65-78页 |
·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依据 | 第65-67页 |
·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67-68页 |
·企业经济绩效评价指标及说明 | 第68-78页 |
·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78-82页 |
·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依据 | 第78-79页 |
·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的筛选 | 第79-80页 |
·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说明 | 第80-82页 |
·社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82-84页 |
·社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依据 | 第82页 |
·社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82-83页 |
·社会绩效评价指标说明 | 第83-84页 |
·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84-86页 |
5 钢铁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模型与程序 | 第86-95页 |
·数据获取与处理 | 第86页 |
·数据获取 | 第86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86页 |
·评价方法与程序 | 第86-95页 |
·企业综合绩效基本评价 | 第86-91页 |
·企业绩效静协调度态矢量评价 | 第91-93页 |
·企业综合绩效动态协调度矢量评价 | 第93页 |
·修正后的企业三重绩效综合评价模型 | 第93-95页 |
6 钢铁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 第95-116页 |
·实证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第95-98页 |
·实证研究对象选取 | 第95页 |
·宝钢简介 | 第95-96页 |
·马钢简介 | 第96-97页 |
·太钢简介 | 第97页 |
·武钢简介 | 第97-98页 |
·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98-108页 |
·数据来源 | 第98-99页 |
·数据标准化处理 | 第99-100页 |
·企业综合绩效评价过程 | 第100-106页 |
·企业绩效静态协调度评价过程 | 第106-107页 |
·企业绩效动态协调度评价过程 | 第107页 |
·经过修正后的企业三重绩效综合评价值 | 第107-108页 |
·结果分析 | 第108-116页 |
·企业经济绩效比较 | 第108-111页 |
·环境绩效比较 | 第111-112页 |
·社会绩效比较 | 第112-113页 |
·综合绩效比较 | 第113-115页 |
·企业绩效评价协调度比较 | 第115-116页 |
7 钢铁企业绩效提升策略 | 第116-125页 |
·钢铁企业经济绩效提升策略 | 第116-119页 |
·提高技术水平,加大创新力度 | 第116页 |
·瞄准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 | 第116-117页 |
·发挥自身优势,壮大发展能力 | 第117-118页 |
·完善产业链,提高生产集中度 | 第118-119页 |
·钢铁企业环境绩效提升策略 | 第119-121页 |
·循环利用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 | 第119-120页 |
·减少"三废"排放,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 | 第120页 |
·履行环境责任,推进绿色发展战略 | 第120-121页 |
·钢铁企业社会绩效提升策略 | 第121-123页 |
·强化大众服务意识,承担社会责任 | 第121-122页 |
·履行产品责任,带动经济发展 | 第122页 |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企和谐 | 第122-123页 |
·钢铁企业综合绩效提升策略 | 第123-125页 |
·三重绩效协调发展,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 第123页 |
·立足长远发展,保证绩效持续性和企业长远利益 | 第123-125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125-129页 |
·研究结论 | 第125-127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127-128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27页 |
·论文不足 | 第127-128页 |
·研究趋势与展望 | 第128-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43页 |
附录A 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筛选与构建过程 | 第143-148页 |
附录B 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赋值与计算过程 | 第148-155页 |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155-156页 |
致谢 | 第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