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等级粉煤灰的活性激发试验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 ·课题背景 | 第10-12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粉煤灰的形成和类型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 第12-15页 |
| ·国外对粉煤灰的运用与发展 | 第12-13页 |
| ·我国对粉煤灰的运用与发展 | 第13-15页 |
| ·粉煤灰的资源化利用现状 | 第15-20页 |
| ·生产水泥 | 第15-16页 |
| ·在建筑工程方面的应用 | 第16-17页 |
| ·用于道路工程 | 第17-18页 |
| ·农业上的应用 | 第18-19页 |
| ·在处理污水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 ·小结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粉煤灰的活性激发机理探讨 | 第21-32页 |
| ·粉煤灰的活性 | 第21-24页 |
| ·粉煤灰的物理活性 | 第21-23页 |
| ·粉煤灰的化学活性 | 第23-24页 |
| ·粉煤灰的活性激发方法 | 第24-29页 |
| ·物理活化 | 第24-25页 |
| ·化学活化 | 第25-28页 |
| ·物理化学活化 | 第28-29页 |
| ·粉煤灰活性评价方法的研究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低等级粉煤灰的物理化学活化试验研究 | 第32-41页 |
| ·试验用原材料 | 第32页 |
| ·试验思路与方法 | 第32-33页 |
| ·试验思路 | 第32-33页 |
| ·试验方案 | 第33页 |
| ·激发剂的选取 | 第33-40页 |
| ·试验方法 | 第33-34页 |
| ·试验配合比 | 第34-35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5-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水热激发低等级粉煤灰的试验研究 | 第41-48页 |
| ·试验目的 | 第41页 |
| ·试验方法 | 第41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1-47页 |
| ·试验数据 | 第41-43页 |
| ·预处理的影响 | 第43-44页 |
| ·水热激发时间的影响 | 第44-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五章 蒸汽养护低等级粉煤灰胶凝材料的试验研究 | 第48-55页 |
| ·试验目的 | 第48页 |
| ·试验方法 | 第48页 |
| ·试验配合比 | 第48-50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0-53页 |
| ·养护制度的影响 | 第50-51页 |
| ·粉煤灰掺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 ·水胶比的影响 | 第52-53页 |
| ·化学激发剂的影响 | 第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第六章 微观分析 | 第55-62页 |
|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55-59页 |
| ·试验准备及仪器说明 | 第55-56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6-59页 |
| ·SEM 电镜扫描分析 | 第59-61页 |
| ·试验思路 | 第59-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 ·主要结论 | 第62-63页 |
| ·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