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临床资料 | 第11-13页 |
·病例来源 | 第11页 |
·研究对象 | 第11-13页 |
2.治疗方法 | 第13-26页 |
·诊断标准 | 第13-15页 |
·中医病名诊断 | 第13页 |
·肛瘘的西医诊断标准 | 第13-14页 |
·症状 | 第14页 |
·局部常规检查 | 第14页 |
·辅助检查 | 第14-15页 |
·纳入标准 | 第15-16页 |
·排除标准 | 第16页 |
·病例剔除标准 | 第16页 |
·病例脱落标准 | 第16页 |
·肛瘘的分类 | 第16-18页 |
·按病源分 | 第16页 |
·按病变程度分 | 第16-18页 |
·试验设计路线 | 第18页 |
·分组及入院时检测 | 第18-21页 |
·分组 | 第18-19页 |
·肛管直肠压力、感觉功能和神经反射试验 | 第19-21页 |
·手术治疗 | 第21-24页 |
·术前准备 | 第21页 |
·麻醉与体位 | 第21页 |
·手术方法 | 第21-23页 |
·术后常规处理 | 第23-24页 |
·术后换药 | 第24页 |
·主要观察指标 | 第24-25页 |
·肛门失禁 | 第24-25页 |
·肛门移位变形 | 第25页 |
·肛管直肠压力检测指标 | 第25页 |
·直肠感觉功能和肛门节制功能检测实验 | 第25页 |
·安全性级别判定标准 | 第25页 |
·统计方法 | 第25-26页 |
3 结果 | 第26-30页 |
·术后肛管直肠测压检测结果比较 | 第26-29页 |
·术后直肠肛管反射试验的测定结果比较 | 第29页 |
·肛门功能与安全性级别比较 | 第29-30页 |
4. 分析与讨论 | 第30-48页 |
·肛瘘的中医诊治源流 | 第30-33页 |
·历史源流 | 第30页 |
·病因 | 第30-32页 |
·病机 | 第32页 |
·治法 | 第32-33页 |
·现代医学的病因病机 | 第33-34页 |
·肛瘘治疗方法研究现状 | 第34-37页 |
·传统手术方法 | 第35-37页 |
·传统手术存在的问题 | 第37页 |
·肛瘘手术门功能保护的研究现状 | 第37-39页 |
·肛门的功能 | 第37-38页 |
·手术的肛门功能变化 | 第38页 |
·解决复杂性肛瘘术后并发症,必然是多种术式的联合运用 | 第38-39页 |
·分段开窗旷置结合切扩挂线置管引流术 | 第39-46页 |
·本术式是由何永恒教授首创成功的微创化术式 | 第39-40页 |
·本术式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特点 | 第40-46页 |
·结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附录一:综述 | 第54-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二: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及发表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