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26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选题的目的 | 第11-12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23页 |
·国外相关文献研究 | 第12-17页 |
·国内相关文献研究 | 第17-23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2章 区域金融政策的基本理论 | 第26-45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6-28页 |
·国外金融危机及金融政策分析 | 第28-37页 |
·基于风险传导的国外金融危机剖析 | 第28-33页 |
·金融危机下国外金融政策分析 | 第33-36页 |
·国外金融政策风险传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我国金融政策分析 | 第37-44页 |
·我国金融政策宏观统计数据分析 | 第37-42页 |
·我国金融政策执行的特点 | 第42-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3章 区域金融政策风险柔性管理理论模型构建 | 第45-64页 |
·理论模型构建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 第45-47页 |
·区域金融政策风险管理理论模型初始框架构建 | 第47-53页 |
·区域金融政策的传导路径 | 第47-49页 |
·区域金融政策风险的传导路径 | 第49-51页 |
·基于传导的区域金融政策风险柔性管理理论模型初始框架 | 第51-53页 |
·区域金融政策风险柔性管理理论模型分析 | 第53-62页 |
·基础执行层风险管理的内容 | 第53-56页 |
·中间执行层风险管理的内容 | 第56-59页 |
·预警层风险管理的内容 | 第59-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4章 基于VAR模型脉冲检验的理论模型修正 | 第64-84页 |
·VAR模型原理概述 | 第64-65页 |
·模型变量选择及数据处理 | 第65-66页 |
·基于VAR模型的金融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检验 | 第66-81页 |
·金融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检验 | 第66-79页 |
·区域经济之间相互影响检验 | 第79-81页 |
·基于VAR检验对区域金融政策风险柔性管理理论模型的修正 | 第81-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5章 区域金融政策风险柔性管理理论模型指标体系 | 第84-106页 |
·理论模型的指标体系设计 | 第84-86页 |
·区域金融政策风险评价指标及方法的选择 | 第86-90页 |
·指标体系的整体评价方法选择 | 第86-89页 |
·指标体系的指标确定方法选择 | 第89-90页 |
·区域金融政策风险柔性管理理论模型指标体系构建 | 第90-104页 |
·结构方程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 第91-94页 |
·基于结构方程的各区域多层次指标体系构建 | 第94-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6章 实证分析 | 第106-120页 |
·数据选择 | 第106页 |
·我国区域金融政策风险实证分析 | 第106-119页 |
·宏观金融政策风险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106-110页 |
·区域金融政策风险评价 | 第110-1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第7章 区域金融政策风险柔性管理配套政策措施建议 | 第120-130页 |
·政策支持 | 第120-123页 |
·制定区域差别金融政策 | 第120-122页 |
·加强区域金融政策风险管理柔性 | 第122-123页 |
·资金支持 | 第123-124页 |
·加强区域财政支持力度 | 第123-124页 |
·扩充区域资金筹集方式 | 第124页 |
·人才支持 | 第124-127页 |
·加强人才的培养与任用的柔性 | 第124-126页 |
·加强人才考核的柔性 | 第126-127页 |
·技术支持 | 第127-128页 |
·整合现有技术资源 | 第127页 |
·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 第127-128页 |
本章小结 | 第128-130页 |
第8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130-133页 |
·全文总结 | 第130-131页 |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31-132页 |
·研究展望 | 第132-133页 |
致谢 | 第133-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42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