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实证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产业集群的概念与内涵 | 第9-10页 |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产业集群的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产业集群的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产业集群实证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关于本文研究 | 第17-20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8页 |
·研究的方法和路线 | 第18-20页 |
第2章 国外汽车产业集群分析 | 第20-24页 |
·国际汽车产业概况 | 第20-21页 |
·国际汽车企业集群的现状 | 第21页 |
·国际汽车产业集群的整体特征 | 第21-24页 |
·规模庞大,但主要整车企业少 | 第22页 |
·企业核心技术先进,注重研发能力 | 第22-23页 |
·集群内零部件企业发达 | 第23页 |
·汽车工会组织发达 | 第23-24页 |
第3章 国内汽车产业集群的现状及分析 | 第24-34页 |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概述 | 第24-28页 |
·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现状分析 | 第25页 |
·东北汽车产业集群的现状分析 | 第25-26页 |
·京津汽车产业集群的现状分析 | 第26页 |
·中西部汽车产业集群的现状分析 | 第26-27页 |
·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的现状分析 | 第27-28页 |
·我国汽车行业的总体分析 | 第28-30页 |
·市场潜力 | 第28-29页 |
·企业核心竞争力 | 第29页 |
·产业链 | 第29-30页 |
·供应链分析 | 第30页 |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 | 第30-31页 |
·我国汽车集群行业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 第31-32页 |
·我国汽车行业与国外汽车行业的差距 | 第32-34页 |
第4章 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理论分析 | 第34-50页 |
·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潜力分析 | 第34-37页 |
·产业集群的地方硬件环境分析 | 第34-36页 |
·产业集群的地方软件环境分析 | 第36-37页 |
·汽车企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分析 | 第37-38页 |
·汽车企业集群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分析 | 第38-39页 |
·汽车企业集群的价值链分析 | 第39-40页 |
·汽车企业集群的内部竞争分析 | 第40-42页 |
·竞争状态 | 第40-41页 |
·集群结构 | 第41-42页 |
·企业战略 | 第42页 |
·目前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模式 | 第42-43页 |
·未来我国区域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特点分析 | 第43-49页 |
·我国区域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 | 第49-50页 |
第5章 曾都区域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 第50-76页 |
·曾都区域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 | 第50-52页 |
·曾都区域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SWOT分析 | 第52-59页 |
·优势(S) | 第52-55页 |
·劣势(W) | 第55-56页 |
·机遇(O) | 第56-58页 |
·挑战(T) | 第58-59页 |
·曾都区域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环境与趋势 | 第59-62页 |
·曾都区经济发展现状 | 第59-61页 |
·曾都区技术环境分析 | 第61-62页 |
·曾都区域发展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环境 | 第62-67页 |
·汽车工业发展的有利环境 | 第62-66页 |
·曾都区政策环境的不利因素 | 第66-67页 |
·曾都区汽车企业集群的组织与管理研究 | 第67-69页 |
·曾都区汽车企业集群的价值链研究 | 第67-68页 |
·曾都区汽车企业集群的人力资源现状研究 | 第68页 |
·曾都区汽车企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分析 | 第68-69页 |
·曾都区域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目标与重点 | 第69-73页 |
·战略指导思想 | 第69页 |
·战略目标 | 第69-70页 |
·战略重点 | 第70-73页 |
·曾都区域产业集群研究总结 | 第73-76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6-78页 |
·研究总结 | 第76-77页 |
·创新点 | 第77页 |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附录 | 第82页 |